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红笔名师讲堂第三讲聚焦一代哲人杨献珍
时间:2019-09-30     来源:       作者:周靖宇

“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是对一代哲人杨献珍的生平写照,作为汉师学子有责任、有义务争当‘红笔’精神的传承者!”9月28日晚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我校红笔名师讲堂第三讲在这里举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道国教授以《用“红笔”书写历史的哲人——兼论杨献珍的“红笔精神”》为题,为600余名师生生动讲述了我校老校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的故事,以及杨老对党忠诚、笃信真理、实事求是的“红笔”精神,并向同学们赠送了《烽火岁月——杨献珍在山西》一书。

党委宣传部部长饶军简要介绍了一代哲人杨献珍与汉江师范学院的深厚渊源,红笔名师讲堂的开办情况,以及红笔网取得的成绩。饶部长介绍,1896年7月杨献珍出生于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第八高级中学(汉江师范学院前身),曾担任该校校长。红笔网的名称就来自杨老“把自己的历史用红笔写到底”的名言。本期讲堂由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院联合举办,希望同学们认真聆听杨献珍故事,做“红笔”精神的传承人。

王道国教授从杨献珍与汉江师范学院的渊源谈起,介绍了杨献珍的“革命三阶段”“哲学三 ‘罪案’”“人生三劫难”和“‘红笔’三精神”。他简要回顾了杨献珍“求学求知、烽火岁月、教鞭生涯”的革命历程和三次牢狱之灾,演绎了杨献珍在人生沉浮中对党赤胆忠心、对革命忠贞不渝、对真理笃信捍卫的哲人风骨。

王道国着重解读了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哲学论战中杨献珍提出的“综合经济基础轮”“思维和存在同一性论”“合二而一论”的观点,集中阐释了杨献珍“红笔精神”的内核,即对党的无限忠诚、求真求实的信念和坚贞不屈的风骨,寄语同学们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提高观察思考能力,弘扬求真求实品质,提升理论修养水平,争做“红笔”精神的传承人。

王道国认为,“红笔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在杨献珍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政治定力、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的先进性和斗争精神,我们应当以有这样的校友为荣!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红笔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胡文江主持讲堂并作点评。他认为,王道国教授以严谨的学风、深厚的情怀给大家讲述了杨献珍的坎坷人生,解读了“红笔精神”的密码,讲出了思想的魅力,也讲清了杨献珍对党忠贞不渝、对学问实事求是、对真理笃信执着。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聆听老校友杨献珍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发起成立红笔网组织,目的就在于在新时代接续传承、弘扬“红笔精神”,像杨献珍那样追求真理、笃信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看问题,当好“红笔精神”的传承人。

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讲座。不少同学表示,通过这场讲座,明白了“红笔”精神的由来,并被杨献珍对党忠贞不渝、做学问实事求是、笑面人生磨难的精神所感染,以有杨献珍这样的老校友为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要努力做“红笔精神”的传承人,真正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据悉,红笔名师讲堂是我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指示精神,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建设新趋势,为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专门力量,培养广大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新媒体运用能力而开办的。讲堂所邀请的名师是来自省内外高校一线新闻舆论工作者及专家学者,以及具有深厚造诣、成绩显著、影响广泛的资深媒体人。“红笔网”是我校网络思政的特色品牌,系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项目、湖北省重点网评阵地,受到教育部思政司、湖北省委宣传部支持,与十堰市网信办共建,在汉江师范学院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全国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优秀案例”“湖北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奖”“湖北高校十佳微信公众平台”等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胡文江、毛晶玥等老师受到中央网信办表彰。“红笔网”通过网络文章、网络作品创作传播正能量,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举旗亮剑、激浊扬清,发挥“喉舌”作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面贡献了力量,同时也为探索高校红色“网军”建设创新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摄影:罗优优 编辑:周靖宇 责编: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