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媒体关注 >> 正文
【十堰日报】让十堰高等教育更出彩——我市积极搭建与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时间:2021-01-22     来源:       作者:

走出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汉江师范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生余娇轻舒了一口气。2017年9月份,余娇通过学校选拔,成为该校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的首批交流生。

像余娇一样,自我市和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来,数百名学生受益于与北京高校对口协作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不仅使高校人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培养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资源共享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7年起,汉江师范学院每年都要选送优秀大二学生到首都师范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接受 “1+3”模式培养。毕业时由联合培养学校移交学习档案,出具学习成绩单和学习经历证明书。

“我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绝不辜负母校的期望。”在北方工业大学读书的陈亮告诉记者。进入新学校,他们这些 “插班生”并没有陌生感,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热情,主动解决生活困难,帮助熟悉选课系统,安排见习实习单位,让他们有还在母校读书的感觉。

在首都师范大学挂职的汉江师范学院教师夏小林,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拿到最新修订的上下两册课程教学大纲时的震撼。

“拥有1600名学生的一个学院,仅专业课程就多达几百门,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之后,无论是外出调研、课堂听课,还是参加学术活动,夏小林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这些经验复制下来,带回十堰促进母校发展。

与夏小林同去挂职的教师张文杰主要任务是为校办编辑服务手册,挂职期满后,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迅速运用到本校中,主动请缨承担梳理制定学校部门工作制度的任务。目前,他已完成印章管理办法、公文处理办法的初稿,正着手编制 《学校办公室服务手册》,修改完善办公室工作流程。

“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这是京堰两地高校开展对口协作后,我市参与挂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心声。

借智借力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要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不仅要加快实现城市排水管网全覆盖,更要保障排水管网健康运行,从而实现城市排水管网对污水的全收集、全输送。”2020年10月27日,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健驹在汉江师范学院作了一场题为 《黑臭水体治理及案例分析》的讲座,从城市污水治理目标、治理思路和治理方法选择等方面,详细解读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并耐心解答了师生在专业学习、科研等方面疑问。

在与北京高校协作中,我市高校主动联系,积极沟通,通过学术讲座、互访交流等形式,让师生了解国内外技术研究前沿,开拓视野,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依托中国工程院成立 “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该校在北京理工大学卢继平教授指导下,成功申报部队装备维修项目。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 “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活动,邀请北京工业职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李长青,宝玉石鉴定及加工专业带头人牛学超等专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师资培养等方面分享经验。双方在人才、资源和信息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有力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深化合作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南水北调是重大历史使命,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带动更多市民保护生态。”寒假前夕,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领头人胡玉带领团队,先后走进市人民小学、西坪小学开展水生态科普展活动。

2016年,由汉江师范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联合共建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共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文化)研究基地、生态环保技术应用与推广基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研究基地等三大研究基地。作为领头人,胡玉招募了近200名民间河长,排查污染源,摸清排污口,宣传环保知识,推动污染治理。

为加强对地方环境的监测与分析、人群健康的调查和采集,湖北医药学院成立 “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厘清南水北调地区环境与慢性病、流行病、代谢疾病的关系,建立区域健康大数据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联手,筹建南水北调水源区生物样本库,实现样本库对接,开展所获初步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两校积极商讨推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互派专家学者交流进修,湖北医药学院还聘请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兼职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学术讲座。

转载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