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爷爷的《毛泽东诗词选》(第282期2010年3月30日)
时间:2010-04-06     来源:       作者:陈 灿 电子版

今夜,繁星点点,新月如烟。

无眠的我又捧起了爷爷留下的那本《毛泽东诗词选》。那是一本商务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集,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纸张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书香犹存。书的扉页是爷爷写的毛笔楷书“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落款为“一九五七年四月购于汉口江滩书店”。楷书笔力遒劲,飘逸自然,足见爷爷的书法功底之深,使我自叹不如,大有隔世之感。难怪老先生们时常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爷爷经常抱着我读毛泽东诗词。当颂完《水调歌头·游泳》之后,他总会陷入无限的沉思之中,之后便会反复咏叹这那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所以在我开始记忆的时候,便能将这句话倒背如流。

然而,直到爷爷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后,直到我人生的第二十个清明前夕的月夜,才能隐隐约约的悟出那句话的一些内涵,才能隐隐约约的体会到爷爷在读那句词之时的悲喜交集。

爷爷于上个世纪20年代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官僚家庭,从小受过较好的教育。在经历过战火硝烟后,也正值爷爷风华正茂,共和国的国旗升上了蓝天。也正是在那个红色的年代,在那个崇拜偶像的年代,爷爷爱上了毛泽东诗词,更敬仰那位开天辟地的伟人。但也正是在那个红日初生的年代,“根不红、苗不正”的爷爷被迫辞去了高中教师的职务,下放到农村,永远的离开了武汉,离开了当时无数知识青年寻梦的地方。在乡下的日子里,爷爷也时常趁农闲时拿出他心爱的那本《毛泽东诗词选》,他也不忘学习知识,期盼着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然而现实却没能如愿,爷爷在乡下苦等了近十年,也没能获批重返工作岗位。也正是在这漫长的等待里,爷爷认识了奶奶,在乡下成了家。本以为从此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但却事与愿违。

风声鹤唳的年代很快就来临了。爷爷迎来了他人生中最惨痛的浩劫。在那段悲痛的日子里,爷爷经常遭到批斗,进过监狱,受过劳役,还被冠以了很多污蔑性的恶名。最为可怕的是,爷爷家里的藏书也几乎被洗劫一空。那时的说法是:家庭藏书和生活腐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浩劫过后,爷爷的藏书绝大部分都惨遭毁灭了,唯独那本《毛泽东诗词选》得以保全,陪伴着爷爷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留存至今。

当迎来自由生活的时候,爷爷已经过了人生的天命之年。现实留给他的,除了一个拥有五个未成家的子女外,一无所有了。奶奶由于长期饱受着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多年卧病不起;伯伯从小就体弱多病,长年要看病就医;姑妈已经过了出嫁的年龄,但却迟迟没谈婚嫁;还有爸爸、叔叔和姑姑要读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爷爷一个人的肩上。然而爷爷不曾悲怨,而是凭着他那微薄的身躯,毅然撑起了这个贫困潦倒的家庭。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爷爷做过纤夫,当过码头工人,进过煤矿,做过苦力。他凭着勤劳的双手,让他的子女学习知识,为五个子女成立家业,为奶奶问药求医,受尽了旁人的冷嘲热哄,看惯了别人的脸色与白眼,饱经了人世沧桑。然而他却不曾放弃,坦然而坚毅的面对着人生的坎坎坷坷,直至人生的尽头。

2009年清明节前夕,爷爷走完了他那艰辛坎坷人生的最后旅程。爷爷是微笑着走的。他临行前,依然重复着那句重复了一生的话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他嘱托他的子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坦然面对,都要乐观,都要坚强。

窗外月色朦胧,朦胧之中,爷爷那瘦弱的身躯,那满头的白发与那慈祥的面容,依稀可见。

我轻轻合上了书本。窗外,月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