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品读云南(第276期2009年11月15日)
时间:2009-11-24     来源:       作者:宋晶 电子版

云南是旅游者的天堂,闻名遐迩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一直以来都令我心驰神往。2009年夏,当我有幸到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云南旅行时,涌出了不少探寻的情绪,我能读懂它吗?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云南。第一个旅游地是省会城市昆明,而我最向往的去处就是昆明的金殿了。

当我信步登上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金殿时,一路劳顿尽消。鸣凤胜境石坊上的两个烫金大字——“金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坊背题书——“玉虚孔衢”立即引起了我一种惊异,难道昆明这座不同凡响的金殿有着我家乡武当山金殿在道教理想上一致的追求吗?

进入太和宫,跨过櫺星门,穿行在花木扶疏的甬道上,绕进青砖砌就的高大紫禁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修砌于小铜狮拱卫的琼台之上的金殿,古色古香,的确气势不凡。其规格为重檐歇山顶的铜殿。殿外有铜柱,其上方装饰着琉金的大象与鱼形状的抱吻,横梁装饰着几条很有活性的金龙。共有五对槅扇门,门分上下两槅,上槅为“卍”字格中夹有许多“寿”字方块,下槅为浅浮雕騏驎。三块槅板均绘有云鹤,装饰十分艺术。铜殿内为仿木斗拱结构,神龛比较突出,上绘金龙戏珠。神龛内供奉着五尊铜铸鎏金神像,端坐于正中的主神是真武大帝,披发跣足,着袍衬铠,丰姿魁伟,宝相端严。两边分列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每尊神像的服饰纹理都很有质感。殿外有铜亭一对,内仍供奉水、火二将。整体上看这座金殿装饰复杂而华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比较突出,并且还特别的加上了一些云南地方的元素。

据太和宫院内的《鼎建太和宫碑记》所载,最早在此修筑铜殿是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后来,云南的贵族沐氏将家道衰落归罪为金克木,于是,就把金殿挪移到了滇西鸡足山。现存的金殿是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所造的。据导游讲,这尊真武大帝像仿造了吴三桂的面像。从整个金殿的设计上看,的确显示出吴三桂的意图,即借助宗教的力量实行自己的统治。作为道教大神的真武大帝,具有北方之神、水神、生殖之神、司命之神、武曲之神和治世福神等许多神性特征,本为云南百姓虔心崇奉,但却为吴三桂所利用,这样才给昆明留下了目前我国现存最大、最重的一座铜殿。这时我想起了“玉虚孔衢”,比之道教中真武“潜心念道,志契太虚”的修道精神,以及虔敬的云南信士捐资铸造了148根铜铸栏杆,千里迢迢地运到湖北武当山金殿朝山进香的壮举,不觉有一丝遗憾了。

太和宫内还将我国各地的许多金殿都作了一番浓缩,充分展示了云南这个有色金属王国里源远流长的铜文化。其中,一大簇紫荆花掩映着一道“武当山”门,后面就是武当山天柱峰上的明代金殿的微缩景观了。虽说不大,但重檐庑殿式的飞檐,规格上并不逊色,在这里见到武当山的“金殿”,倍感亲切。

在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金马坊、碧鸡坊,我领略了云南这个神话王国的美妙。昆明北枕蛇山,南临滇池金马山、碧鸡山东西夹峙,隔水相对。金马山逶迤而玲珑,碧鸡山峭拔而陡峻,本是两座大山,但也许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将相关动物的各种神奇美妙的故事编织了出来,自然之山被赋予了一定的神性特征,两座大山变为奋蹄腾飞的金马和引吭高歌的碧鸡,以此喻义吉祥如意,这是一种图腾崇拜与山岳崇拜的结合,现在成为了昆明的标志。乘着这种兴致,就在金马碧鸡坊附近的一间老字号——“桥之缘”,还专门品尝了令人称奇、吃法十分独特的云南著名小吃——过桥米线。

游云南不能不去金花的故乡,位于苍山、洱海间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这是我在云南旅游的第二站。

去大理的路途十分遥远,途经“云烟之乡”——玉溪,遍地种植的烤烟,一望无际的绿色烟叶,仿佛内蒙古大草原一样的辽阔。行进在苍山、洱海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我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沿途车行很久才能见到一片村落,在朝阳的山坡下,青瓦白墙的院落鳞次栉比,一般多为两层,主楼前似乎都有烟楼的款式,单门独院。因为白族人尚白,所以多数房屋的墙面都为白色。有的侧墙上还绘有色彩浓烈的奔马、牛头或祥云花卉的大幅图案,外型的风格设计十分讲究,在这么宁静、清雅的民居内生活一定很惬意。

车抵达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大理。古城门楼很高大,它封存了大理的历史记忆,本身就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伴随着唐风宋雨,少数民族曾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都城就建在大理古城,至今它还是云南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理的主街为南北走向,历史上南方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必经于此。辅街也称洋人街,很有规模。路的两旁店铺林立,中间夹杂着一些西餐屋,当地人似乎十分的闲适、恬静,多元文化静静地交融,似乎是一个理想的居留地。

大理古城有一处新造的景观——《天龙八部》影视城,不时有古装者的表演,将我们带入了亦真亦幻的故事中。金庸先生虚幻的武侠故事,已使大理拥有了新的风貌。

再趋车四十多公里,就到了大理的蝴蝶泉,这是美妙和神秘的一处。走在修竹夹道之上,心中萦绕着一种好奇,蝴蝶泉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蝴蝶泉不大,大约只有五十多平方米。围起泉水的大理石栏杆上刻有郭沫若先生苍劲飘逸的题字——“蝴蝶泉”。池中清冽的泉水从大理石雕琢的十分威猛的龙口中吐出,又自然地流入了下一层水潭之中,最后流入第三层水潭。它也不大,没有人工的雕琢痕迹,完全自然地、平静地的一块。泉水像一面碧绿的镜子,只有天上的云朵和岸边绿树杂花的倒影。这个泉里面曾有悲怆的爱情故事,但经过《五朵金花》中金花妹和阿鹏哥对歌谈情的一番演绎,变得缠绵起来,美丽起来。

沿着大理石铺就的弯曲路径,我们走进了蝴蝶博物馆,斑斓的蝴蝶振翅飞翔,有几只漂亮的大蝴蝶竟直落在了我的胸前和肩上,猛然之间恍若自己就是蝴蝶,那真是神秘的一瞬。蝴蝶泉的美在于它的树、泉、蝶,更在于它的文化。

苍山第一峰下的蝴蝶泉让人难忘,洱海则是大自然造化所至的高源淡水湖泊,“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空间环境极为优美。坐着大游船欣赏着尉蓝的天空、变幻的云彩、碧波万顷的海浪,我感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伴着白族青年表演的歌舞,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我知道这就是白族的摇篮。

不知多久,游船来到了一座小岛——小普陀。据导游介绍,当地传说观音在开辟大理坝子时,专门在洱海东部的海中丢下一颗镇海大印,用以镇住风浪,保护渔民,便成就了今天的小岛。渔民们怀着感恩,修建了观音阁,树起了一尊高高的白玉观音像。登临小岛,拾级而上,仰望着观音菩萨,心中怀有无限的虔诚,大理的景观将山、水、神和人自然的融合了起来。

在云南旅游的第三站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风和日丽,天空被完全刷新,去丽江的心情不错。穿过一片云烟种植区后,首先来到国家三3A级丽江玉水寨旅游风景区。皑皑的玉龙雪山清晰可见,丽江古城就在山的脚下。

玉水寨是不虚此行的,就因为它的神秘、神圣。在这里,我看到了高高的大山下一眼泉水的来处,有一株大树树冠庞大,已被纳西族人用各色布条缠绕着,它的前方有一尊通体金色的人面蛇身女神巨像,那是纳西族人顶礼膜拜的自然神,它们成就了山、水、树、神的奇缘;我又看到了以绘画写实的手法,用艳丽色彩创作的巨幅长卷——东巴壁画,从创世篇到迁徙定居篇,直到人与自然篇等共计六个部分,表现了东巴文化中六个方面的精神理念;我还看到了刻在长三角形竹板上的东巴古籍文献和一批东巴教祭祀用品以及一座神圣的纪念碑,即纳西族杰出的石雕工艺与白族的制铜工艺的精湛结合——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东巴教始祖东巴什罗的护卫——神鸟“修曲”,专事调解人与自然关系的使者。纳西族是地处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他们不仅积极地吸收中原地区的文化成份,而且能够创造自己民族的东巴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信仰神和道德伦常,精神上一点都不贫乏。东巴族是非常伟大的民族,我不由得深深地敬佩他们。

车行半个小时又来到了久闻大名的玉龙雪山景区。首先来到一座空旷的露天大剧场,在巨大的腥红色背景下,我欣赏了张艺谋导演的大手笔——《丽江印象》。少数民族演员们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风情,茶马古道的历史,还有勇敢痴情的纳西青年男女在爱情遇到家族干涉不能完美结合时,就相约到雪山,唱着“游悲调”,让灵魂永远留在这里,音乐悲凉凄婉,动人心魄。

接着当然就是挑战玉龙雪山了。它属于横断山脉,是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了,听说还是尚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上山要先坐缆车,云雾很大,起初还能看到密布的十分修长的松树,很快也都一片白茫茫了,在缆车上静静地体会大自然中云海的翻腾变幻,不也是难得的享受吗!下了缆车就是海拔4506米,从这个高度起步,还可沿着断断续续的人工栈道攀登,走快了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但终于还是凭着一种意志登上了海拔4680米的高度,一种景观立刻吸引了我,那是一堆木雕神,有彩绘的,也有木刻的,上面披着洁白的哈达,大概是东巴教的神位,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艰,而其见愈奇”,有所体悟的他描写的大概就是这种感受。

经历先期埋下的这一系列伏笔,从雪山下来后,终于抵达了魂牵梦萦的丽江古城。听说它是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单元组成的,曾是滇西北重要的仓库集镇,而由于时间关系,我这一次只能作“蜻蜓点水”似的游览了。

重点参观的是大研古镇的四方街。这里似乎并没有高大严实的城墙,它是开放式的,古镇的格局依道教的八卦图设计,以五条街道作为脉络形成了许多小街巷。深入四方街,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路上还留有马蹄印,深深浅浅的,为茶马古道所必经的路径。路不太宽,两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房屋,飞檐翘角,多为二层土木结构的阁楼,房屋使用了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以及纳西族的布局,形成了纳西族民居的多元文化风格。如果说建筑是丽江古城的灵魂,那么水则是它的血脉。水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它入院穿墙,流布全城,清澈见底,水中游弋着自由的鱼儿,杨柳依依,完全是江南水乡的景致。各式桥梁不计其数,它们联系着两边的各色店铺,商品有东巴文的挂饰、皮画,色彩丰富的少数民族衣裙、各色手饰、地方小吃等等,有的店铺里还有美丽的纳西族姑娘在织机上现场织布……我也偶然寻到了一双纳西布鞋,黑绿两色相间、交叉双带并绣着粉色花卉,心中非常喜爱。在这里,我感到了古拙与精巧相得益彰,无序中有序,山、水、建筑与人有机地结合,真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据导游介绍说,当地特有的习俗是“女人当家,男人赋闲”,这位纳西族小伙子导游显得一脸的自豪和庄严。是啊,清早我就见着许多穿着披星戴月服饰的纳西妇女都背着竹篓匆匆忙忙,她们不仅从事所有的体力劳作,而且还要养儿育女,十分辛劳,这是母系氏族文化的遗存。男人呢?专门从事高雅活动,如品茶、吟诗、弹琴……那些房屋上的绘画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传承者。

夜幕降临时,我下榻在号称“瓜代国”的“十八帮”,这里很有意思,再一次让我感受了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特征。装饰上运用了东巴文,抽象的画符,古朴的桌椅,粗犷的灯盏,色调都在艳丽上有所收敛。这时,外面滴起了雨点,空气很凉爽。

最后一站是返回昆明,途中还参观了喀斯特地貌——石林,真是“天下第一奇观”。矗立在玉鸟石畔的独立石峰人们都把它想象成阿诗玛,阿诗玛是撒尼人的象征。石峰因阿诗玛而多情,阿诗玛因石峰而名传天下。

云南的山、水等自然景观和人、神、古建、民俗等人文景观,蕴涵着深沉的历史积淀和强烈的视觉冲出力。是的,文化才是云南的灵魂!我用心灵与这些历史陈迹对话,与自然沟通,慢慢地领悟这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魅力。

当返程的飞机一跃而起时,我突然有些依依不舍了,心中有许多的美好,还有更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