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松涛庄里读古今(第277期2009年11月30日)
时间:2009-12-10     来源:       作者:叶瑞 电子版

安静的天空,流光柔柔地洒落在这片山庄上。伸开双臂,惠风拂面,连同心田里的绿色也悄无声息地飘落一地,谱成一曲悠扬的《清晨》。

“哈哈!你是游客吧?你是我们今天在松涛山庄里遇到的第一位游客!”我抬头一看,迎面走来的是三位老人。在老人的盛情邀请下,便同行赏景。

在互相介绍后,心情更是激动不已,震惊地看着三位学识渊博的老者,这份意外的惊喜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在梦中。中间那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成都艺术剧院编剧、四川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王肇翰老师。左边的是著名教师邓仙老师。右边的是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丹江口市文联理事、湖北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童德伦老师。意外的缘份,荣幸的相遇,让我心情更是无比愉快。而这般春景,似乎也因着他们的到来而更平添了层淡淡的雅趣。

我们在弥漫着花香的园林中行走。王老师回过头来看着我说:“学文学呢,要多行走,文学来源于生活,看了景,动了情,回去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蕴味。”

“还要多读书,得博古通今。我们虽说不上天文地理皆晓,但确实读遍古今中外。文学从哪学起呢?从《论语》、《孟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这些都是中国文学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学好文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邓老师接过话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对!”王老师继续说:“学文学,很难!就应多读,读得多,词汇量自然就丰富。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不会作诗也会吟,靠的是什么?就是博览群书!”

突然王老师停了下来,指着一棵树问我:“这是什么树?”“枇杷。”“那么这棵呢?”王老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问。“也是枇杷。”我不假思索地答道。王老师笑着摇摇头说:“看起来差不多像,但不是。叶子的皮肤感觉不一样,一个粗糙,一个平滑。”这便是细节!“细节很重要,文章往往以细节取胜,大多重要之处也通过细节体现出来。”

在与三位老人的交谈中,我发现,对于治学,三位老人都持以严谨的态度,常常为一个字而翻遍《说文解字》、《甲骨文合集》等。

乘,《论语·选进》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乘”字,通认为应解释为“一车四马”。但王老师却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取“编制”之意。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王老师考察了各种工具书,最后在郭沫若的《甲骨文合集》找到根源。乱,《说文解字》曰:“乱,治也。”王老师却在《甲骨文合集》中找到了不同的解释:“乱,辞也。”这些王老师都还在考证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表现了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是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是封建思想的体现?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这话出自《论语·颜渊十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如果君主父亲做得不合理可以不服从,而不是盲目地执行他们的言语。所以,读书,要全面地理解,不能片面地否定!”

三位都是经历过非凡苦难的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脸上道道的沟壑就是艰难岁月的最好见证。邓老师和王老师都参加过抗日战争,在烽烟四起中誓死保卫国家领土。说起自己的求学生涯,邓老师眉头紧锁,看着我缓缓地道出那记忆深处的苦难:“当时,我们写作业没有纸,吃的饭被称为‘八宝粥’,哪‘八宝’呢?虫子、沙子、虱子、石子、糠麸、老鼠屎、碎馍、蟑螂细块……”

“可是,即使是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也撑过来了,因为心存感激。当时国家经济很困难,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省政府仍对教育非常重视,我们的学费全部公费!虽然条件差,但学生们都是理解的,源于对国家的忠和爱。”王老师喝了一口酒,接着邓老师的话说道。

王老师不止一次地提到《孝经》,对国忠孝,对民忠孝。也正因此,才使他深深地爱着这片乡土。常年漂泊在外,对家乡的眷恋却与日俱增。一有机会他就会回到湖北,看看这位在泥土之上守望游子背影的母亲。“净乐宫以前在老均州县城,我上学时常去。多年后的今天在此重建,让我感慨万千。特地参观了一回,对着玄武大帝,圣父慈母庄严地鞠躬!”这,便是游子一片赤忱的忠孝。

三位老人此行一是叙旧,一是采风,一是慰藉常年在外的王老师的思乡之情。他们对友情、乡情、亲情的真诚,对生活和文学的热爱,都让我感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于文学,他们把这看成是事业,也是责任。古稀之年的他们仍然在稿纸上辛勤耕耘,驻守着文艺土壤这块精神家园。抬头,天边一抹激情燃烧着的晚霞异常辉煌灿烂地铺于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