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守住这片热土(第262期2008年12月15日)
时间:2009-11-16     来源:       作者:胡遂生 电子版

守住这片热土

——25年图书馆从业抒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师专工作已整整30个年头了。我是1983年到的图书馆,当时可以选择的工作部门有三处:教务处、图书馆、政治处(即当时学校的组织人事学工团委的总称)。我选择了图书馆,原因有两个:一是图书馆那浓浓的书香和幽静的环境吸引我;二是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专业。没想这一选择就是25年。25年间,我边学边干,苦在其中,乐在其中。虽无耀人的业绩,但为这片热土奉献了绵薄之力。这里面有辛酸、困惑和矛盾,也有喜悦、欣慰和自豪。

走进图书馆

1983年到图书馆工作至今,图书馆大部分业务工作我都干过,做过图书借阅、参考咨询、图书采访、图书分类、编目、书目数据库回溯建库、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等工作。

25年的工作经历自有一番感慨在心头。记得刚到图书馆时,我的工作有两种,上午在采编部做最基本的图书登记、验收、盖章、打号等工作,下午到流通部对外借阅。那时实行的是闭架借阅,由我们把读者手上的索书单收集起来,再到书库为读者查找所需图书。由于初到书库,面对茫茫书海,不了解图书排架,查找图书很慢。一天下来在书库至少要来回跑五六十次,常常跑得腰酸腿疼,找得头昏脑胀,但效果不好。为了尽快地熟悉业务,我边做边向同事请教,了解中图法各大类及排架知识,熟悉了书库各类图书的架位,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段时光我体会到图书借阅工作的繁琐和辛苦,也成了我人生经历中难忘的一段。

1989年我到当时的华中师大图书情报学系进修,系统学习了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回校后,馆里安排我做文献参考咨询工作。1995年,我调到图书馆采编部,做图书分类工作。当时的图书还没有现在的在版编目,图书分类要凭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与判断。我学习图书分类学等有关资料外,努力熟记分类法中的类名和标记符号,从而对分类工作经历了一段由陌生到熟悉到最后的热爱的过程。1998年,《中图法》由第三版改为现在的第四版,我参加了省图工委在武大举行的培训班。学完回来后,就按照《中图法》第四版使用要求,与其他同志协商,有序完成了我馆图书的改编任务。2004年,我参加并指导了图书馆四楼积压的原各教学系集中的约5万多册旧书回溯建库工作。通过艰辛的工作,我们圆满完成了积存多年书籍的分编建库工作。去年,受馆里安排,我又组织人员对该书库重新进行分类排架,使该库顺利对读者进行开放。

回首往事,自己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一路走来,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渐渐成长。

图书馆职业精神

大学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灵魂和动力,是历代图书馆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培养、体现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馆是有30年办馆经历的老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职业精神。

“服从安排,团结协作”是我馆的传统。1983年全馆只有11人,工作人数不够,那时我们完全听从安排,加强协作来弥补人员上的不足。上午我们在采编部做图书分类加工工作,下午到流通做图书借还工作,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都有合作精神、集体观念,不从个人利益和好恶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

“苦干实干”是图书馆人的真实体现。我馆从1985年到1988年间共搬了两次家,第一次是从教学楼搬到学生礼堂,第二次是从礼堂搬现在的图书馆楼。图书馆搬家需要科学组织,馆藏图书的整理、下架、打包、搬运、拆包、分类、排架……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琐碎的“流水”过程,实际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图书馆两次搬家,都正值天干物燥之际,书库工作环境恶劣,封尘的旧书灰尘沉积,常呛得我们嗓子疼痛。但我们迎难而上,搬书、捆书,不怕脏、不怕苦。在整个图书馆搬家过程中,全馆人员群策群力,发扬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服从调配,拧成一股绳,经常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同志们手都磨出了泡,硬是靠着苦干实干的精神,捆完了10余万册书。可以说,图书馆每一次搬家,就是一次再创业的艰苦历程,我亲身参与能感受到其中的苦与乐。

“勤奋好学,努力接受新知识”是我馆的另一个特点。当时的在馆人员大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因此大家都自觉加强自身业务建设,提高专业素养。如提高自身学历,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积极掌握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汲取广博的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综合能力。

“甘为人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位真正合格的图书馆员,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能够为读者答疑解惑,要把最好的信息,用最简便的方法传递到读者手中。“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人追求的永恒目标。

最难忘的是1997年暑假,当时图书馆要安装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首先要把馆藏十几万册的图书逐一贴条形码、加工著录输入计算机库。当时我们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不是很熟练,输入汉字速度慢,但我们克服了炎热酷暑、腰酸臂痛等种种困难,白天上机操作,晚上练习打字速度,终于用一个暑假完成庞大的建库工作。当时建库工作全部由我馆专业人员来完成的。他们有石教兴、杨世泉馆长,有郭卫宁、李海祁、刘美霞、喻红丹、明瑞芳、明树杰、郑京华等专业技术骨干。

我们还发挥团队上的学术优势,1997年开始,在馆长杨世泉的带领下,我们组织了科研团队历时四载完成了《中国道教文化、武当文化研究索引》一书,为研究道教学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检索途径。

图书馆工作感怀

弹指一挥间,我在图书馆工作已25个春秋了,已由当年对图书馆工作一无所知的毛小伙,变为到现在掌握了一定图书馆业务知识的小老头了。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旅途,我总觉得图书馆工作是清苦的,平凡的,但图书馆员的职责是重大的,图书馆事业是伟大的。

25年来,我选择了图书馆这片热土,没有惊人的业绩,没有光彩的场景,只是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但亦并非虚度年华。我参加了十几次有关图书馆专业的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撰写了20多几篇图书馆专业文章,有的还发表在图书馆专业核心期刊上。工作实践告诉我,三百六十行,干好任何一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5年来,在图书馆工作,我有激情也有平庸、有理想也有犹疑、有快乐也有厌烦、有勤奋也有过懒惰。我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我馆的壮大和发展的艰辛,诸如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管理;馆舍两次搬家;多次图书馆格评估等,哪一次都有我们竭尽全力、加班加点,甚至超负荷地工作。

25年来,我经历了八任馆长,在我身边有30多位同事、好友离开了图书馆,自己也有两次离开图书馆的机会,但我始终没有离开。因为我这25年的职业情结割不断、舍不得对图书馆的这份眷念。再过十年,我将退休,我将仍以宁静心、平常心留下来守住这片热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