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童年“土气”的文娱生活(第263期2008年12月31日)
时间:2009-11-16     来源:       作者:胡文江 电子版

1978年,发生了两件影响我们家未来前程的大事。先是我出生,然后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里生、土里长的农村娃娃,那个时候的乡下,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文娱活动,可在那里却有着城里人所永远接触不到的乐趣。

从我记事起,家里还没用上电,一到天黑奶奶便点上那盏陪嫁过来的煤油灯。每当灯花拨亮,生性爱动的我也会伴随着奶奶“嗡嗡”的纺车声进入梦乡。有时候会听到街上传来“咚……咚咚……”充满节奏的敲鼓声,就知道一定是那个民间艺人“小瞎子”准备在村头说书了。小瞎子眼睛先天残疾,留着长长的山羊胡,却生性乐观达然,善于嘻皮说笑,村里人爱拿他的“瞎眼”开玩笑,而对方总是不愠不火地回敬道:“别笑我的眼睛瞎,世事洞明看不差!”于是很多人还纷纷找他算命。小瞎子每年冬天都会来我们村说两天书,内容则是大伙儿百听不厌的《施公案》,而我们这帮土娃儿根本也没见过那“书”,被他口中的小侠“黄九龄”深深吸引,白天放羊的时候伙伴们甚至还模仿他的模样说上一段。有的伙伴还学着自己爷爷的样子给大家讲《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主讲的那家伙对梅超风的“九阴百骨爪”崇拜得不得了。故事反复地讲也无聊了,我们就扮演《铡美案》中的角色自娱自乐,当时我不懂得“陈世美”的身份,年龄最大的伙伴便哄骗我说这个角色可以被大家抬来抬去很舒服,于是每次都让我扮演“陈世美”。

除了听书看戏,我们还有机会看到杂技表演,就是民间那些打把式卖艺的,我们称之为“变戏法的”。夜深人静,一串铜锣响亮,便会聚集了村里老老少少。一通武术套路耍过,表演者总是习惯性一抱拳:“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鸡也不叫了,狗也不咬了,下面我们给大家……”又是一场哄笑。于是手指钻砖、张口吞火等硬气功表演便上场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有位表演者竟然凭空“变”出一张面值为“2元”的人民币出来,于是我就想啊,这家伙会变钱,干脆天天变钱好了,何必整天这么辛苦?由于不知道那是魔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

看电影不仅是我们这些“娃儿”们的最爱,大人们也似过节一样赶来。电影屏幕在街口一拉开,我们便搬着小板凳早早地坐在那里等,如果人太多,便跑到屏幕的背面去看。听家人讲在我三岁生日那年家里专门邀请了邻村放映队的放了一场《哪吒闹海》,不过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对电影情节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八仙过海》里的一根“神棍”(韩湘子的笛子)点到什么,都会变成金子,后来这根神棍到了一个贪官手里,对方竟然把自己的家人都点成了金子,却让我做了好些天恶梦。父亲有回出差回来,从包里“变”出一部收音机,此后我便整天抱着这个“戏匣子”听,这可是我们家第一件家用电器呢!

后来,村里通电了,买回来一台二手黑白电视机放在大队部。至今还记得那台16英吋的小电视机左下角屏幕还缺了个口。可是,就是这台电视机,每天晚上都会把全村男女老少都招来,有坐的,有站的,有的爬上窗台、铁柜,看《陈真传》、《霍元甲》,而我的最爱则是《聪明的一休》。当时只有中央电视台一个频道,电视节目也贫乏的很,除了放映那两个片子之外,就是与古巴的球赛节目,记得那时候的球赛规则当中还有“回线犯规”的规定。后来村里人渐渐富了起来,甚至还有了“万元户”,他们自己家买了电视机,那时候《西游记》放得正火,可接收信号总是不太好,一到播出时间,我们一帮小孩子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串了这家串那家,谁家有电视,谁家的电视有信号能播放《西游记》我们就挤到谁家去看,第一次看到“彩电”还是去亲戚那赶庙会,让我惊叹不已。山东版《水浒》、刘德华主演的香港古装剧《魔域桃园》陆续播出,于是孙悟空、李逵成了我们的偶像。

6岁开始上幼儿班读书,由于天生调皮好动,我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差,小学五年算的上是让所有老师最头痛的一个娃。所以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每逢年终发奖状的时候,幼儿班那个瘸腿程老师总是画几幅“熊猫吃竹子”的画赠送给学习成绩前三名的同学,我很羡慕。至今我依然认为,程老师“熊猫吃竹子”的水彩画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画,虽然简单,可那黑白相间的熊猫,那绿油油的竹林,却是我一生的向往。

改革开放以后的农村面貌可谓焕然一新。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取消农业税等各种惠农政策出台,尤其是十七大以后更加关注民生、关注新农村建设,农村变了,农民富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早已普及,电脑、互联网也进入了农民家庭,农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常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立之年的我,要与遥远家乡的父老乡亲共享这美好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