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2025年传媒实践活动暨第二届郧山大学生影像艺术节在竹山县启幕
时间:2025-05-15     来源:文学院       作者:王文峰

校地协同,讲好竹山故事;以文塑旅,助力支点建设。5月10日,汉江师范学院2025年传媒实践活动暨第二届郧山大学生影像艺术节在竹山县女娲广场顺利启幕。本届活动以以“女娲故里·绿松石乡”为文化坐标,围绕“传统与现代交响、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核心脉络,引领青年学子以专业视角解码竹山文化基因,将“两山”理念、工匠精神与时代青年价值观深度交融,既回应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更为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红斌,中共竹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金柱,汉江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仕新,竹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丽,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郝文华,竹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云松,汉江师范学院分党委书记曹弋,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赵崇璧,房县互联网协会会长陈少华,十堰广播电视台包装制作部主任徐进,文学院新闻传播教研室主任戴文雄,竹山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新闻传播教研室全体师生以及其他媒体同仁莅临开幕仪式。

政校联动,共谱文旅融合新章。贺云松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竹山县正以“世界绿松石之都、女娲补天圣地、人间桃源秘境”为文化IP,依托本次活动搭建校地合作桥梁,通过青年创意赋能文旅产业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文化引擎”。并期待学子们以镜头为眼、以影像为媒,书写新时代的竹山故事。

双向奔赴,擘画校县合作蓝图。吴红斌在讲话中表示,学校与竹山县以“校县协同、产教融合”为路径,深度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双方聚焦女娲文化、绿松石产业、生态经济三大主题,通过“青年返乡创业故事”“山水人文纪录片”“非遗数字活化”等项目,构建“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他特别指出,活动将推动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以“直播+电商”赋能绿松石产业链升级,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

郝文华在活动介绍中强调,郧山大学生影像艺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沃土,更是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创新载体。他特别提到,竹山县丰富的非遗资源与乡村振兴实践为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期待校地携手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张晨现场推介“大学生文旅推介官选拔计划”。该计划以“青春视角看竹山”为主题,通过高校与地方联动,激发大学生群体参与文旅融合的主动性,以青年创意为县域发展注入“Z世代”智慧。


光影启幕,共赴文化传承之约。在全场瞩目中,在全场瞩目中,竹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柱与汉江师范学院副校长吴红斌共同为艺术节揭幕。李常委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近年来,湖北省明确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路径,要求文艺作品需服务于地方文旅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竹山县政府亦在《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中明确重磅奖补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百亿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文学院传媒师生将通过本次摄影、纪录片、故事片等多元形式,讲好“竹山故事”,传播“女娲文化”,推动绿松石产业与非遗文化创新升级。旨在引导学生以专业视角挖掘竹山文化基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工匠精神与当代青年价值观融入创作,既响应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又为地方文旅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设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培育地方传媒人才,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目标和特色,已经先后在武当山、房县等地进行了采风创作,并成功举办作品展,收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构建了“课堂+田野+创作”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次影像艺术节正是我校深化实践育人、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用镜头记录时代、用艺术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

【编辑:罗优优 责编:梁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