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本研修 赋能教师成长
11月6日上午,“襄十随神”城市群教师发展共同体第三届年会暨“校本研修”研讨活动在我校崇文楼C101报告厅开幕。本次年会由十堰市教育局主办,汉江师范学院承办。来自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四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师培训专家、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聚焦校本研修,赋能教师成长”的时代主题,共绘区域教师协同发展新蓝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冰,十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任鹏,以及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四地教师发展机构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龚俊主持。

吴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她强调,本次年会是践行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汉江师范学院将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专业优势,与中小学“双向奔赴、循环赋能”,共同探索校本研修的创新路径,为夯实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贡献高校力量。
任鹏代表十堰市教育局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襄十随神”教师发展共同体成立以来,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协同答卷”。他指出,本届年会聚焦“校本研修”这一核心主题,抓住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希望四地同仁能以此为契机,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打造汉江流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新高地。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代表共同体秘书处作了“襄十随神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回顾与展望”的报告,系统梳理了过去两年中围绕“整体谋划、资源共享、名师引领、自我发展”理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共同体已初步构建起教师培训一体化发展格局,未来将继续深化落实“六共”机制、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在教育科研、师资共训、数字化赋能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谱写区域教师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本届年会突出学术引领,特邀三位国内知名教师教育专家作专题报告,为与会代表带来了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以《高质量校本研修的实施要点》为题,从“观课议课”的独特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逻辑。他提出的“人因思而变”、从“闻一多”(听)转向“问以多”(学)等理念,以及关于反思的深刻解读,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为如何开展有实效的校本研修提供了清晰的思维框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潘海燕教授带来了《引入教师发展理论与建立校本研修机制》的专题报告。潘教授系统介绍了“教师自主生长”理论,并重点阐释了校本教师发展“1314项目”和“三课同建”(课堂、课题、校本课程)的实践模式。她提出的系列操作工具,为学校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机制提供了科学的“脚手架”。

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杜新红主任作为“教师自主生长理论”的首席实践者,带来了《建构新时代高质量校本教师发展新模式》的专题报告。杜主任结合其名师工作室的丰富经验,详细展示了“四导自修”模式和“四化课例研究”等具体操作策略,为如何将先进的教师发展理论在区域和学校层面落地生根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来自“襄十随神”四地的四所学校也分享了扎根一线的“实践智慧”。襄阳市昭明小学校长梁玉梅分享《校本研修的昭明“密码”》,展示了学校如何立足昭明太子“博学”与萧楚女“红烛精神”的深厚文化底蕴,探索出“文化引领—课堂聚焦—共同体支撑”的独特研修路径。湖北省特级教师、十堰市政府津贴专家、张湾区阳光小学党总支书记袁瑞华分享《十年向阳·“研”途生光》,以“阳光范式”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学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构建的“三阶六维”精准培养体系,展示了新建学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阳光经验”。随州市季梁学校校长张学斌分享《立足课堂改革,深化校本研修》,聚焦课堂主阵地,以“乐学课堂”研究为主线,构建了“四基·六课·双修”的研修体系,展现了学校十年课改的丰硕成果。神农架林区高级中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龚永柱分享《践行“知行生物”教学策略,引领教学改革与教师成长》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以“知行合一”思想为核心,通过“理念、方法、评价”创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功能。
十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龚俊在闭幕式总结致辞,肯定襄阳、十堰等地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的丰硕成果,阐述校本研修核心目的,明确未来发展要求。他强调,校本研修终极目的是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与品格塑造。他表示,将持续提升共同体建设质量,把年会思想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届年会为期两天,实现了理论学习、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的深度融合。此次盛会的召开,标志着“襄十随神”城市群教育协同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必将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为共同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摄影:罗优优 一审:刘宏 二审:罗优优 三审:梁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