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杨郧生近日指出,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是人本、开放、创新和发展的,唯有如此,方能接纳融汇社会文明,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一理念和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改革主线相契合,是促进学校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构想。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需要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学校内部发展来看,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依靠增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传统办学模式与毕业生质量、学校社会效益的矛盾已经比较突出,一些专业招生量很小,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表面看来是大扩招带来的后果,实质上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冲击。只有本着开放、创新和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着力促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社会,方能真正破解学校育人、办学和治校难题,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文化校园工程、新校区建设等软硬件建设和发展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保持数年不落后。比如我们已经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图书馆,下一步就得着手在馆藏内容、服务手段和管理方法上体现其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性化;我们提出了在建设有形象、有文化、有特色的大学的同时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加大外派人员力度、让骨干教师都有机会出国出境考察学习,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构想;做出了在北京路建成十堰市地标性建筑——鄂西北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上海路沿线开发利用的规划;本着本地区最优、最先进的原则拟建设大型信息技术综合实验中心,并尽快启动体现现代管理的“统一标识”系统;在对教育教学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认识到关注社会市场需求,准确专业定位,集中优势兵力,办好特色专业,立足大学之林的极端重要性。
服务师生是学校与生俱来的职能和工作重点,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依靠专家、依靠人才、依靠群众也是破解学校发展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标高,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能背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时时处处体现对人自身的尊重和无限的人文关怀。比如管理上的公开透明体现民主社会的公平正义,学校通过校务公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渠道对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公开,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通过广开言路、深入调研收集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采纳对学校发展有益的合理化建议,不能采纳的也会及时给予答复,保障了师生的建议权;鼓励有关专业师生深度参与新校区建设,一些单体建筑适应有关专业的特殊要求采取“谁使用谁参与设计的原则”体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些做法都是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
总之,学校只有坚持了人本、开放、创新和发展,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前进,广大师生才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学校的发展也才能为地方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