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人的工作小组,5个多月的加班加点,一项节约近百万的工程,完成了近7万平米建筑面积内400余个网络接入点位的全面铺设、覆盖,建成了全省首家部署802.11N网络,属于当前最先进的无线局域网络技术,这就是我校十堰校区一期校园网络工程。12月15日下午,副校长周进芳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校区学生宿舍对校园网络进行了验收。至此,小组的成员们才如释重负——大家都感觉到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网管中心主任汪际、工作人员肖军和马原就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从上学期6月份开始,他们就在新校区的工地上忙碌开了。2009年的下半年他们没有暑假、没有双休日,国庆节也只休息了3天。6月份开始网线招标,他们则开始在新校区研究每栋单体建筑的结构,了解管沟,确定布线方式,制定出最经济、科学的方案。接下来就是开始设备选型,跟厂家谈判。考虑校区今后的发展,学校决定将网络电路出口、固话、有线电视综合考虑,经过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的综合竞标谈判,最终电信以最低报价中标。汪主任也提到,之所以选择与电信合作,也是考虑到电信的互联网和固话业务都是最强的,并且基本上属于垄断行业,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暑假里,他们完成了每个单体建筑弱电桥架线路和有线管道的设计,8月,最艰苦的布线工作开始了。汪主任说,原本想将布线交给工程队做,但谈判中对方要价竟高出审计定额近一倍!权衡之下,汪老师干脆就自己带人开始布线。
新校区的网络中心位于图书馆1楼后侧,记者开学初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充耳的是电锯声,满眼是石灰、水泥浆,地上堆着碎石、泥土以及各种废弃的建筑材料。在大门口看到一个背着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正在和焊锡工用家乡话交谈着。强烈的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粉刷墙面使得灰尘四处纷飞,记者不得不捂着鼻子躲到一旁给汪主任打电话。当说明来意时,被无情地拒绝了。不甘心就这么失败而归,于是混进蓄电池搬运工队伍里,记者认识了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小马,进而才混入了网络中心内部。令记者汗颜的是,刚才貌似包工头的中年男子竟然就是汪际老师。
悄悄潜入他们的办公室和卧室,记者没有发现一个可使用的卫生间,听马原说汪老师有一次晚上闹肚子,黑灯瞎火一个人跑到几百米外农民工搭建的简易厕所,看到一个黑桩,还以为是什么坏人,拿根棍子把“人”打了一顿。打了后才知道原来是砖棍。当时这里也没有水,用水必须等每次工作结束,从百米外农民工工棚里提水回来。因为一忙起来就忘记时间,他们经常只能以泡面充饥。在他们的办公室,最多的东西就是一卷卷线、一把把电锯和其他一些建筑工具。布线工具都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桌子上的口杯落着厚厚的灰尘,没有开水喝,也许好久都没有用过了。一个最大号的红茶饮料瓶,从泥土手纹缝里还可见红茶还剩一点点。
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根本不在意,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克服技术难题上。据肖军介绍,起先小组为新校区设计了三套方案,第一套是全无线,第二套全有线,第三套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由于全无线的容易导致信息丢失和窃取;而全有线,既浪费材料,也太落伍。折合之后决定采取有线与无线完美结合,教学楼区采用有线,学生宿舍区采取无线网。这在十堰市所有高校校园网建设上数首例,是创新但也面临技术难题。在安装各个楼层交换器时,由于新校区建筑群太大,网线辐射面临难题。他们就找来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的图纸,按比例尺计算出最佳位置安装交换器,并在网络中心建立了研制网络模型,反复进行调试。
在一次与外来客人交谈时,副校长周进芳曾骄傲地向来客说,我们学校有位早年的北大研究生,自行设计、自行铺设了我们的新校园网络。周校长说的正是汪际。在这里,他们既是设计师,又是装修工、搬运工……为了节省资金,他们没有要求学校为他们配备装修工、清洁工。在装线后得自己拿铲子和水泥把墙上的孔糊住,把地板打扫干净。手上经常粘满石灰和水泥,收工后必须用鞋刷等坚硬的东西使劲刷洗才能清洗干净。布线每次都是6根线同时进行,当布线到高楼层时,至少要搬6箱网线上楼,每箱网线重达32公斤,全部是汪主任他们自己一箱箱搬运上去。8、9月份正值酷暑,尤其往9楼、10楼搬运时,大汗淋漓的他们不得不中途稍作休息。毕竟属于“业余工人”,肖军老师在安装时,手指受伤,医生怀疑指头内残留有镙丝钉碎片,建议拍片做手术,而他只让医生做简单包扎,开了点消炎药就回学校继续工作。小马初来乍到,有很多技术问题不懂,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查询相关资料,更多的是向两位老师请教,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实战演习”。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学生宿舍区的网络开通比教学楼区晚一个多月时,他们稍带自责的口吻说,他们一方面要配合其他设施的进度,另一方面尽量等一切都建设、调试完毕,确保万无一失,给学生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再面向所有学生开放,所以直到12月中旬才完全开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