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学校要闻 >> 正文
坚 守(第277期2009年11月30日)
时间:2009-12-10     来源:       作者:

坚 守

——十堰校区教职工工作生活剪影

10月8日,中文系、数学系、政史系师生及学校部分职能部门教职工进驻十堰新校区;10月10日,办公设备到位;10月12日,新校区正式开课;10月28日,校区网络开通;10月29日,校区固定电话信号开通;11月5日,校区环形路基本成型;11月15日,开通校园IP广播……

一连串数字,记录了新校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印证了新校区师生们一段特殊的艰苦生活。

中文系张亚明老师将整个家都搬到了十堰。张老师带两门课,平均每周18节。他的妻子李芬兰虽然只带两个班的古代文学课,可她已是怀孕8个月的准妈妈了。9月初到十堰找房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麻烦。考虑到妻子怀孕,所以张老师要租的房子首先必须得旧,要不然多有害气体,还得靠近医院,同时要交通方便生活也方便。最后他们在五堰租到了一处房子。虽然是6楼但晚上还是很吵,但张老师认为,能找到这样符合要求的房子已经可以了。现在,他们家住6楼,李老师上课在8楼,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不过李老师身体很好,张老师还比较放心:“现在上上下下的她一点儿事也没有。”

师生们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交通不便。由于直达校区的公交很少且运行线路单一,许多老师上下班都必须转车或打的。张老师平时上下班在路上花的时间就要将近一个小时。与以前相比,生活消费高了,开销大了,也更累了。但他坦言道不知道为什么,心情、感觉都很好。“大概这就是一个发展着的城市的魅力吧!看到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感觉学校发展更有希望,人的精神状态也更好了。”张老师还说搬过来对他们即将出生的小孩成长应该有好处。

除了在外租房,还有很多老师住在校区的临时宿舍里。中文系的高常老师和胡江飞老师住在一间临时宿舍里,这里没有衣柜、没有卫生间。8平米的房间内仅有一张高低床,一张写字台和两张凳子,上下铺的单身生活又让他们回到了学生时代。他们还笑称自己的宿舍是这里的豪华间,因为这间房里铺了瓷砖。高老师爱踢足球,胡老师喜欢打篮球。但来到新校区后,两人都无法施展拳脚,趁晴天偶尔在学校散散步,回来还要擦鞋子、打打身上的灰尘。刚搬来时,这间宿舍还是整个校区仅有的能上网的地方。那时,每天来他们屋上网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到了夜里十一二点都还有老师来敲门查资料。楼上是女教师的宿舍。推开门,一排排水桶、脸盆映入眼帘,这些都是当初为对付停水准备的。楼顶上多了几道水痕,是下雨漏水所致。尽管戏称自己是“山顶洞人”,但大家都很乐观,毕竟坐在窗边每天都能看到新校区的变化,这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由于三个系的老生开学推迟了一个月,为了将课程补上,老师们都在利用休息时间补课。但北京南路到了晚上几乎没有的士。由于晚上上完课乘车不便,数学系专门安排女教师尽量在周六周日补,如果学生的课与教室有冲突安排不了,只能在晚上补课,系里会尽量安排男老师护送,或是多个老师一起往火车站方向走,一直走到源源公园路口上人民路再坐车回家。有的老师则是家人来接送。11月中旬,连日来的大雪在为新校区增添别样的风情的同时,也使原本就受制于交通问题的校园更是雪上加霜。道路变得更加泥泞不堪,已经有数量车先后陷进泥潭里造成校区内的交通拥堵。数学系李文璟老师也是有孕在身,下雪后,每次都是两位同事左右一起搀扶着她在校园内前行。

但是,有谁知道,为了保证新校区按时启用,又有怎样的一群人在默默地付出呢?

9月初,眼看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很多工作头绪摆在眼前,扩建办主任周新直每天清早6点半就赶到新校区工地上四处查看。面对即将到来的入住期限,工程还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室内装修、供水供电、灯具安装、设备物资要进来、临时供电线路要出、固定线路要进,各个施工单位、施工队伍的协调、配合等等,一堆堆的难题积在所有扩建办工作人员的心里。回想9月至10月师生进驻新校区前后,周主任说,一直到10月10日学生全部住下以后,自己才放松一节。

但很快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刚进校区,供水管道处在磨合调试期,连续出现问题,致使多处水管发生爆裂。管道抢修成为让大家最头疼的问题。10月19日那天,学生宿舍楼有一处管道破裂,党委书记喻斌亲自坐阵,和校区工作人员们一起,守在维修现场,还请来了十堰市的供水专家。大家熬到深夜11点多,才终于克服了难题。校办副主任梁仕新腰椎手术后还未痊愈,早就赶来上班了。每天忍着疼痛奔走在校区内,从他走路两脚落地时发出的两种轻重不同的脚步声就能感觉到每迈出一步,对他都是一次痛苦的过程。

几次联系采访失败后,11月10日,就在暴风雪来临前的一个下午,记者终于在教工宿舍的工地上找到了基建处处长马邦立。气温已经降到零下,此时的工地上,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马处长蜷缩着身子还在现场与工地老板商讨问题。马处长告诉记者,当初,学校计划9月28日为工程最后完工期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层层摸底、计算每个工程队的剩余工作量,做层层承包方的工作,倒排工期。在工序上交叉施工,尽量提高进度。

要保证10月8日师生入住,水是所有人的“心腹大患”。马处长告诉了记者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新校区的水塔,计划工期是72天,为了往前赶进度,他们不断给施工队做思想工作,工期硬是提前了一个月。全靠工人晚上加班电焊、多上机械设备和技术工人。9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所有施工队都加班,当时8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4个大建筑单体都要完成贴瓷砖、安装灯具等内部装修工作。凌晨12点前,连工程监理都不许回家,基建处所有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加点,晚上12点前都没休息过。就在水塔的工期最紧要的时刻,偏偏老天不作美,下起了连阴雨,工人们就搭起了雨篷挡雨,继续加班电焊。马处长说,下雨时实施电焊作业容易触电,工人们克服困难,冒着危险加班,让他很受感动。

9月底,水塔终于按计划完工了。由于蓄水池暂未完工,经研究决定暂采用消防泵代替抽水泵,临时向水塔水箱供水;此时上水管焊接完工后也未进行过上水实验。水塔试水究竟能否成功,成为悬在所有人心口的一块大石头。马处长笑着回忆,当时他对试水成功的把握还很不确定,规划处处长詹政发跟他打赌,如果成功,就请客吃饭!10月1日,施工队打来电话:试水成功了!马处长放下电话还不放心,就和詹处长一起爬上山尖,一直爬到水箱顶上,盯着蓄水口进水处,直到亲眼看到一股清水从给水管流出,流入到不锈钢水箱中,这时他才由衷地感到高兴。马处长告诉记者,他当时就想到,有了这股水,就能确保10月8日正常开学了!那晚,詹处长乐呵呵地请大家出去吃了一顿。

谈到在新校区的工作,马处长说,我们很多同志都不容易,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年9月,陈伟的母亲和外甥女在一周内都去世了,当时文科楼一项工程正在验收。家里怕他工作分心就没告诉他。后来陈伟知道后,也没有告诉我们。”说到这里,马处长哽咽了……

10月14日,蓄水池试运行。水电中心主任王军带着饶富勇、张吉燕师傅从一大早就开始在现场忙活。8点钟,消防泵的临时供水管道被截断,大家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到了下午,好不容易接好了管道,但抽水泵却抽不上去水。王主任请来了工人师傅帮忙,反复试验、查找问题。一直折腾到凌晨,终于找出问题所在。15日清晨6点多钟,蓄水池终于正常运行了,王主任、饶师傅、张师傅才放心地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稍事休息……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新校区每天都有新变化:现在,校区大门口又新开通了29路公交,礼仪广场开始动工,校园“一卡通”即将投入使用……大家逐渐适应了在新校区的生活,各项工作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迈上新台阶。中文系、政史系都先后请来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中文系的金秋学术文化节、政史系的读书节、数学系的书法大赛、校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十堰各大媒体频频亮相,郧阳师专的形象正在十堰市民的心目中更加清晰起来。

(本报记者 任自玲 学生记者 孟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