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校图书馆随着国务院批准建立郧阳师范专科学校而建立,30年后,鄂西北最大的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图书馆正在我校新校区从蓝图变为现实。30年的发展,我校图书馆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正努力建成为馆藏特色鲜明、服务优质高效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其藏书规模、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图书馆前身为“郧阳师范学校图书室”、“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图书馆”。图书馆建立之时,只有11000多册图书、几十种期刊、4名工作人员和一百多平方米的馆舍,实行闭架手工借阅的管理模式。1988年,一座建筑面积为4642平方米的图书馆投入使用,图书馆开始有了独立的馆舍。截至目前,图书馆各类藏书达到70余万册,期刊、报纸有1000余种,工作人员有35人。图书馆机构设置较为合理,设有综合业务部、技术信息部、文献流通部、文献阅览部和文献建设部5个部门。目前,随着新校区扩建工程的推进,一座功能齐全、规模藏书100万册、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的新馆建设蓝图即将变为现实。
建馆初期,专业书籍很少,绝大部分图书仅适合中等师范生使用,教师备课严重缺少图书资料。七七届中文班开设“汉语课程”,68名学生只有35本《汉语拼音广播教学讲稿》。开设“现代文学课”,教材也严重短缺。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图书馆各种门类的专业图书较为丰富且特色鲜明,武当及汉水文化方面的图书文献收藏齐全。图书馆斥巨资购置了《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道藏》等大型丛书,收藏有7000余册古籍图书,还购置了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碟片。购置的图书资料能够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课外阅读的需要。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图书馆实行闭架服务管理模式。图书管理员不辞辛苦,整日穿梭在书库与读者之间,为读者找书;图书管理员编制了卡片式目录,将一张一张卡片式目录插在目录盒里,供读者查阅。读者借阅图书,首先要查卡片目录,填写书名和分类号,然后将借书单交给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进书库在书架上为读者取书。
1997年10月,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SULSMISII)开通,结束了传统的手工借阅与管理模式。2001年12月,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ILASII)升级更新,实现了文献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信息查询、参考咨询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1998年12月,图书馆建成了鄂西北最早的电子阅览室,拥有计算机60台,开展电子文献查阅、网络资源检索、声像资料视听、读者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2005年12月,我校图书馆与郧阳医学院图书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图书馆签署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实现了十堰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共享。2007年10月,与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签署协议,我校读者在网上免费查阅“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8000多种中文电子期刊全文)、“书生之家电子图书”和“超星数字图书馆”(这两种电子图书数据库共有63万册中文电子图书)。
一个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的图书馆已经形成,并正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
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时代,图书馆一直存在着重收藏轻利用、重管理轻服务、重图书轻读者的状况,图书资料利用率极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馆突破传统的闭架服务方式,实行全方位的书库开架服务。1991年4月,郧阳师专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对全校图书情报事业发挥了协调、咨询、研究和业务指导的作用。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借阅分离的服务,到现在的整合资源,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现代化服务模式;从单纯的提供纸质文献资料服务到现在的纸质、电子文献并存服务模式。
为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分别为全校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每年在新生中开展“怎样利用图书馆”的专题教育,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同时编印《读者手册》免费发给新生读者。2004年11月,图书馆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第一届读书节,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图书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读者座谈会,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2000年以后,图书馆整合文献资源,报刊阅览采用“师生合一”的服务,增加双休日图书借还、阅览时间。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最长达90小时。这些举措深受读者欢迎。
积30年之历史经验,展望发展趋势,图书馆将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二个职能”,即建设文献信息中心,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以新馆建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加快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舒适、管理手段先进、办馆特色鲜明、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