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晨7:50,十堰市茅箭区二堰街办谢家坟坡段施工现场尘土弥漫、机器轰鸣,三台“320C”挖掘机正有条不紊地作业,一条连接学校新校址和拆迁村民宅基地安置点的施工便道正蜿蜒着向两端伸展。据现场张勇介绍,此项工程将把指挥部对面的山头整个推平,为尽快安置好拆迁村民的宅基地做准备工作,被当地人称为“友谊路”。
上午8:30,记者跟随二堰街办胡主任、学校拆迁组马帮利、陈杰一行人上山入户。村民们就拆迁问题向小组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胡主任、马主任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当小组来到某拆迁户家中时,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丢在了马主任面前:“既然你们不让俺活了,干脆拿刀杀了我吧……”。原来,她的要求竟是为其尚未成家立户的儿子也要一份宅基地。
中午11:25,记者在施工现场发现了梁仕新主任、姜湾村彭主任一行,他们正在为移除妨碍施工的水电供应和通讯线路商量对策;与此同时,由杨校长主持的学校单体设计方案汇报会在扩建办举行;隔壁,夏其磊、张勇正在起草、制作送达省、市有关部门的文字材料;财务处彭处长、张会计到有关部门办理资金项目手续未回。
12:10,记者返回扩建办,党委书记喻斌、校长杨立志、校办主任周新直、发展规划处处长詹正发等同志正围在电脑前研究校园单体设计方案和高校园区建设施工图。付主任、杨处长正就施工付款表述的个别字眼同施工单位负责人争得面红耳赤。据了解,象这样的谈判是经常有的,他们在各种商业谈判中,总是反复研究谈判方略,不惜多费唇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费用,必要的话需要经过好几轮谈判。其中光施工通道方案的反复勘踏修订就可节省建设资金20万元。为此,有的同志还被地方官员誉为郧阳师专的“铁管家”。
12:30,记者跟随扩建办同志回家吃午饭。这里所谓的“家”,不过是临时租赁的三套不到70平米的住房,六、七个人住一套。屋中日常用具简单:一张饭桌,两张长椅,几双拖鞋而已。桌上的饭菜早就不冒热气了,大伙说笑中拥挤着盛饭,饭桌很小,容不下所有人,年轻的同志扒两口菜便挤到长椅上去看NBA了。他们指指点点,偶尔发表一些评论,间或一阵欢笑爆发出来,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放松。
饭间,记者和梁主任攀谈起来。“学校为我们聘请了一位厨师,吃饭用度都是大伙摊派”,梁主任不紧不慢地说着,“工作很辛苦,有的同志为找行政部门领导签字,在门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同志为了尽快拿到相关文件,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端茶递水、收拾桌子;有的同志因不能答应被拆迁户的无理要求而被围困3个多小时,由警察出面才得以离开;有的同志被打,却为顾全大局而忍气吞声……而挨骂受气更是家常便饭。”“压力大了,周校长、付主任他们都会给我们讲一些笑话,唱唱歌,有这些年长的领导、老师为我们鼓劲,大伙工作起来都从不叫苦。司机黄师傅、龙师傅他们随时听候调遣,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往返奔走于办公地点、工地乃至丹江本部、十堰城区与武汉之间;袁志芬老师作为一名女同志,克服同丈夫、幼子三地分居的困难,为工作不停地奔走;龙强同志的小孩刚上幼儿园,每天上学都哭喊着要爸爸送,可就连这小小的愿望至今也没有实现;洪主任的儿子在上高中,爱人上班也忙,孩子的学习没人顾得上管;马主任带病工作,需要动手术,但他却每次都冲在拆迁一线,并言明拆迁一日不完成,手术一日不动!”“最让人头疼的是,拆迁户中还有个别人一直在作反面工作,煽动其他拆迁户拒绝拆迁、甚至出来闹事,对此我们的态度是:边施工、边拆迁、边积极同拆迁户沟通,并解决实际困难。”记者正认真地听着,忽然听不到梁主任说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均匀的呼吸。抬头一看,原来他已经靠在长椅上睡着了。
下午16:30,记者来到周校长办公室,里面是空的,他的行李箱上静静地躺着两个矿泉水瓶子,一把雨伞,一打听才知道周校长已经赶赴施工现场。16:40,周校长正在施工现场勘察,三分之一部分的路段已经成形便道表面已为毛石渣层所覆盖,挖掘机和工程车正在进行土石方的外运、回填和路面的推平和碾压。适逢十堰某媒体赶来采访,周校长激情洋溢地说:“对于我们自身发展而言,高校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直至实现重组;对于全市的发展而言,可以出现‘扎堆效应’,不仅仅是人才培养,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资金流动;同时,有利于北京路一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的形成……”
晚上18:30,扩建办拆迁组人员协同街办、村委会干部全体出动,入户答复拆迁户提出的要求,并敦促其及时完成拆迁。经过挨家挨户的走访和进一步谈判,又有一户村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其他拆迁户的情况基本摸清,一直忙活到夜里21:30,拆迁组人员才陆续赶回。据王观华介绍,为使我们的拆迁工作透明、公开,一事当先就是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将材料复印后分发到村民手中,保证人手一份,不识字的就请其儿女、亲戚给予讲解;发扬“24小时”入户精神,尽量就村民的空闲时间与他们沟通;在做好宅基地“三通一平”、发放补偿金和过渡费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协助村委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村办实业转移劳动力,细致到亲自为他们跑“分表到户”等工作,体现了学校作为一所大学应当担负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为将来新校区建成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打下基础。
回邮电小区办公点的路上,周校长说:“校本部师生早日实现搬迁的愿望时刻敲击着我们的心,大伙急,同志们也急呀!”说到这里,周校长笑着指向马路对面:“我急着要赶回办公点,可总不能就这么横穿马路吧?我得遵守交通规则,不得不到前面的斑马线绕一下,否则便会自找麻烦,更耽误了工作!正所谓山路易平,心路难通啊!”正如周校长所言,施工便道的施工经常受到阻挠。
27日晨8:10,邮电小区办公点,梁主任接到紧急电话:“X厂门卫阻止了为施工便道运输毛石渣的工程车经过厂门口,重庆路口一出租车堵路,工程车不能通行……”放下电话,梁主任立马赶赴现场,与闻讯而至的二堰街办王书记、姜湾村彭主任一起出面协调。
上午9时许,烈日高照,重庆路口,出租车依旧堵在通向施工便道的必经之路路口,两名村民正愤愤不平地埋怨工程车轧坏了村里的道路,面对梁主任和王观华十分强横:“路也不需要修,给钱才行……难道你们连温家宝的话都不听吗?你们有种去找市领导啊,找来谁俺都不怕!”梁主任并没有生气,依旧很和气地同他们攀谈,并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10:40,出租车开走了,工程车继续开往施工便道……同一时刻,周校长、周主任、张勇、夏其磊赶往市园林局、电力局等有关部门汇报工作、申请安置地开工手续并协调水电通讯移除事宜。
返回指挥部的路上,林场的村民向梁主任反映:“工程车轧坏了桂花树”,并提出要求给予补偿。中午来不及休息,梁主任会同街办和姜湾村的领导、施工队老板就施工事宜进行紧急协商。下午14:40,施工便道上烈日当头,有些酒意的林场负责人正和洪正喜、王观华理论着口气咄咄逼人:“桂花树被轧坏同拔除是两码事,俺们要求你们给予补偿而不是赔偿,所以俺并不是故意为难你们,点清数目,给钱!”。一辆工程车卸完毛石渣返回,林场负责人带领几个村民拦住了去路,声称不给钱不让通行,工程车不得不停了下来……20分钟左右,街办胡主任、姜湾村彭主任和施工队老板先后赶到现场协调此事。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梁主任会同街办、姜湾村、施工队、林场等多方负责人协商拿出补偿意见,“轧树风波”方告一段落。
15:40,记者在梁主任办公桌上发现一本《理论学习资料》第24册。据他介绍说,每当工作累了都要静下心来翻一翻,便能从中受到启发。周主任作为扩建办的临时支部书记,无论多忙都会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大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经常围绕诸如“师专人与社会接触时应有什么样的姿态”、“郧阳师专师生的社会舆论评价对我们工作的启示”、“和谐拆迁、文明扩建的重要性及对策”等话题开展讨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真正实现政治学习同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拆迁、施工、建设成为一项良心工程、文明工程,成为学校同当地村民实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友谊工程。
17:30,记者在詹处长办公桌上发现一组图纸,正是《校园扩建总体规划图》,其中涉及校址现状、道路交通、综合管线、绿地系统、植被配置以及山体防滑治理等方方面面。詹处长介绍说:“我们必须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审批才能开工,并严格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施工,完工后还要经由他们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8日清晨记者离开扩建办,梁主任一行人马正赶往拆迁村民安置点施工现场,据说市有关部门将要对施工进行现场勘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