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2班同学,在任课老师李媛的带领下,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十堰市东风故里史料陈列馆和放马坪历史文化街区,在实地参观中深切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领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行走的思政课”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李媛老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应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能更直观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走进这座极具历史特色和城市二汽建设的东风故里史料陈列馆,一层的时代回响、剪影,迅速将同学们拉回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探索和实践时期,从“一无所有”到建成强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竖形荧幕正播放东风公司创业专题片,老师和同学们驻足凝望,屏幕上泛黄的老照片与新时代智能制造画面交叠,生动诠释着“创业—坚守—革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脉络。来到发展墙,嵌满墙面的数百个汽车模型引得师生惊叹,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逐步成长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柱,东风汽车的发展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陈列馆二楼陈列的泛着岁月包浆的“青年突击队水缸”、二汽发动机厂纪念茶壶等老物件,让同门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际建设中的完美体现,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优势。
随后,同学们来到放马坪历史文化街区,沿青石板路实地观察两旁的人文浮雕墙。马灯、芦席棚、东风车、老石磨、电风扇、黑白电视机等当地生产生活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巧妙镶嵌,老一辈东风人留下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等,成为十堰这座城市发展的“根”和“魂”。漫步在街区,同学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还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全面发展理念,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街区得到了生动诠释。


参观结束后,思政2302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以前觉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些抽象,通过这次实地参观,我看到了理论在现实中的力量,对课程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商楠楠同学兴奋地分享道。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营养剂”,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编辑:李媛 二审:张玲 终审:王襄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