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媒体关注 >> 正文
[十堰晚报]微电影幕后故事:一场戏NG60多次
时间:2013-06-14     来源:       作者:

■记者 何磊 任小帆

今日在影院展播的《舍得》、《201寝室纪事》、《陪我去流浪》3部校园微电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阐释着青春、梦想与现实的故事。记者采访了参与拍摄的大学生,了解到一些幕后故事。

剧本贴近校园生活

11分45秒的《陪我去流浪》全片无对白,全部通过画面叙事,讲述的是一名高中女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渐行渐远的梦想间不断徘徊与挣扎的故事,其间还穿插了一段青涩的爱情。

作为导演的郧阳师专学生萧南说:“拍摄过程中最难的是初期创作,没有好的剧本就无法使画面情节生动丰富起来。”而能完成这部微电影的剧本,是因为“自己一直有着‘电影梦’,平时就在注意搜集身边的素材”。

贴近真实生活的剧本才能打动人,这也是《舍得》、《201寝室纪事》主创团队的共识,在前期剧本创作时,他们都征求了不少同学的意见。“我们的身边有爱情、友情、亲情等,拍摄爱情的电影很多,创作剧本时,大家都说可以拍得感情更真挚一点,不仅仅表现爱情。”

《舍得》主创人员汽院学生陈桂洋说:“我们加入了亲情元素,也是大学生一直面对却可能忽视的重要感情元素。写剧本之前,曾经问过很多同学,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最终形成这个剧本。”

《201寝室纪事》主创人员郧阳师专学生罗义说:“在新媒体时代,要用新的媒介和表现形式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形象,把每个人心中的大学留下来,所以微电影讲的故事就应该是身边的故事。”

用有限设备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在校大学生拍摄电影,设备是最大的局限。“最开始没有设备,还想着就用相机算了,后来发微博,‘新浪乐居’表示可以提供摄像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陈桂洋拍摄第二部校园微电影的设备比第一次用的卡片机提升了一个档次。

罗义拍摄微电影时使用的是佳能相机,拍摄出了高清画面。但一些预想的画面,由于设备局限,并不能达到要求。“主要有两台佳能的入门单反600D和一个同期录音话筒,其它的像摇臂、滑轨、斯坦尼康这类专业辅助拍摄的工具都没有。”

拍摄的费用,除了《201寝室纪事》由学校团委出资3000元,萧南和陈桂洋则是剧组成员凑的数百元钱,在有限的资金下,同学们能省就省。在后期制作中,同学们自学剪辑,通宵达旦剪片子,画面调色、后期美工、音乐等,都经过了很多波折,力争使影片达到最佳效果。

烈日下拍摄女主角差点被晒晕

正式开拍后,经常因受到局限需要改变拍摄计划。“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场景需要女主角和家里人一起吃饭,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和场地,最后只有放弃。”对此,陈桂洋觉得很遗憾。

但是,只要条件允许,就算拍摄苦一点,大家也毫无怨言。“拍摄的过程挺苦,第一天在滑轨上拍摄时正是下午2点,连拍几场后女主角差点被晒晕。”萧南的体会,罗义也有,“夏天,很多时候都得站在烈日下拍摄,但无论演员还是工作人员,都没有叫苦叫累。无论环境多恶劣,大家都咬着牙坚持下来。”

一场戏NG了60多次

拍摄微电影虽然苦,但每一个小插曲都让剧组人员觉得快乐。“小朋友读古诗的场景虽然只有几秒,却拍了半天,因为孩子们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挠痒痒,到处乱跑。”虽然麻烦,但陈桂洋说到这些,仍觉得乐趣十足。

“拍摄男女主角在学校钟楼送礼物的那一段,NG(重新拍)了60多次,花了3个下午才拍好。”罗义告诉记者,虽然同学们演绎着校园生活,但并不是真正的演员,在拍摄时也状况百出,“我们预告片的最后一段是男女主角拥抱,拍摄时男女演员觉得不好意思,NG了十几次才完成拍摄。”

不仅仅是爱情戏,在拍摄寝室戏时,为了能让来自不同寝室的4名演员加深认识,更为融洽,表现得更像一个寝室的室友,剧组还专门把4名同学调到一个寝室,组成一个临时宿舍。

有梦想,敢追求,这是大学生们的特质,在微电影中,他们尽情阐释。众多校园微电影主创者觉得,不论以后会不会从事媒体、影视等行业,都想在有限的青春年华里,给自己的青春抹上最靓丽的一笔,将自己的梦想展现在画面中,将来回忆时也是一段悠扬婉转的光阴故事。

(十堰晚报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