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问道武当》捧回2009第10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当天,该片执行总编导褚红霞给郧阳师专校长杨立志教授打来电话报喜,担任《问道武当》学术顾问的杨教授高兴地说:“《问道武当》的拍摄凝聚了包括郧阳师专武当文化研究专家在内的很多人的心血,她的播出和发行,在国内掀起了游武当的热潮”。
引发武当旅游热,助推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是郧阳师专从事武当文化研究的专家们多年的夙愿。师专自建校以来就同武当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武当文化研究是师专在武当山下立起的学术品牌。为使办学积极主动地融入十堰,学校历来重视科研为地方服务,在政策、投入上对地方文化研究给予支持。以杨立志为首的武当文化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武当文化的挖掘、整理等最细致、最繁琐的基础性工作,他们用脚步丈量过了武当山的山山水水。无论风霜雨雪,还是大雾弥天,都挡不住他们执着的脚步。武当山的每一座宫观建筑,每一通石刻碑文,每一处山野人家,都留下了他们繁忙的身影,以至于哪个山头地段有什么故事、有什么遗迹,他们都了然于心。耕耘20余载,杨立志教授带领下的武当文化研究发展迅速:该项目于199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高校优势学科与特色领域;2004年11月,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成立,挂靠郧阳师专。杨立志教授专著《武当道教史略》于1993年出版,日本《东方宗教》杂志第84号专题书评称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论述武当山道教历史和文化的专著;2008年杨立志教授力著《武当文化概论》面世,该书系统探讨了道教玄天上帝信仰与武当山宫观建筑、神仙造像、朝山进香等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道教历史、玄帝信仰、建筑文化、斋醮科仪、武当武术、进香民俗、山水文学等都有专章论述。在此前后,《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自然•历史•道教——武当山研究论文集》等一大批重点研究项目相继开花结果。以杨立志为首的武当文化研究团队,在武当山“申遗”、净乐宫复建、道教学院授课、提供专家导游、特区导游培训、与武当山有关的专题片录制以及服务世界传统武术节等全市多项重大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为宣传推介十堰旅游文化作出贡献。师专积极邀请来自欧美、澳洲、东南亚和港台的道学专家前来交流讲学,承办国内外武当及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30余次。2009年6月下旬,由郧阳师专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海内外300余专家学者聚首,此次盛会奠定了武当山道教学研究的基础。
郧阳师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凭借地处武当山麓、汉水之滨的优势,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像杨立志教授这样的专家学者,从事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与传播,为十堰旅游、医药、水利等支柱产业服务。目前,学校高级职称180余人,其中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占半数以上。在2008年十堰市社会科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师专26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荣获十堰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社会科学成果奖”。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郧阳师专注重整合研究力量,鼓励大家将地方文化研究放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十堰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大背景下来开展。除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在师专挂牌以外,学校还设有汉水文化研究所、伍家沟民间故事研究所、杨献珍哲学思想研究所等地方文化研究机构10余所,对发生在汉水流域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发掘整理,象房陵流放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竹山女娲文化研究、自然生态文化研究以及地方革命史研究等十分活跃、成果丰硕。学校常年组织师生开展生态、文化田野考察,深入吕家河、伍家沟等地进行民间采风,为地方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详实的一手资料,他们一路走来,不断为本地区旅游景点的包装和推介支招献策。为探索和研究汉水文化,从1997年开始,潘世东教授沿汉江流域跋涉8000余公里,历时10余年时间,搜集整理资料500余万字,写就了《汉水文化论纲》这部60多万字的文化专著,该书的问世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喻斌教授主编的《十堰历史文化十四讲》内容涵盖了鄂西北神话、生态文化、历史风云人物、民间传说等内容,讲述了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发生在郧阳地区的历史文化故事,宣传了十堰悠久灿烂的地方历史文化;孟宪杰副教授编著的《鄂西北革命史稿》填补了地方革命史研究的空白;杨华山教授主持的十堰市2009软科学计划项目《加快建设鄂西北旅游圈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胡忠青副教授主持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下的十堰旅游宣传促销策略研究》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开题,对于研究“如何加强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如何建立与襄樊、神农架等地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近年来,师专还组织了十多名专家开办十堰历史文化系列讲座60余场次,连续在湖北电视台“荆楚大讲堂”、十堰电视台“车城大讲坛”栏目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师专理科学术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独树一帜。化学系刘光东教授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丹江口水源区黄姜加工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于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总计获批260余万元项目资助资金。此项目若投入使用将使黄姜生产皂素告别用酸历史,对黄姜生产中的污水处理环节将是一场革命性的工艺技术。化学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该系龙德清教授被十堰市授予“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孙勇教授被授予“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该系教师应邀担纲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该系师生发起的“环保协会”在开展“南水北调”调水源头环境污染情况调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依托学校科研团队组建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国家级实训基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大量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
10月12日郧阳师专正式进驻十堰城区。十堰市为师专更好地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更加紧密地加强同十堰各界的联系,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师专以文理科见长,有一支生机勃勃的人文社科研究队伍,具有与国内和省内非常紧密联系的学术团体,这对十堰已有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力量无疑是一种整体性的加强,这一力量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师专和城区其他大专院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高校集群效应,不仅对于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各方面资源的互补,对于提升十堰高校整体教育水平具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好的程度上为提高十堰城区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助推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带来极大的好处。当前,学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建设”的工作思路,决定紧紧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武当文化、汉水文化等地方经济文化热点,切实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与企业单位共同承担科研课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项目攻关;鼓励支持广大教师走出校园,贴近社会、服务地方,在服务中形成优势、创建特色,提高学校对地方的贡献率。目前,学校正在着手同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联合对武当山导游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拟开办涉外旅游、酒店管理、保安保卫等专业,力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郧阳师专党委书记喻斌不无感慨地说,师专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进一步融入十堰是一种必然。十堰市为师专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条件,师专也将会成为十堰一张靓丽的名片,为城市增添文化氛围。师专正在建设,也正在发展,学校今后的发展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更好地为十堰市新农村建设、“鄂西圈”核心板块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提供人才、智力和文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