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内动态 >> 媒体关注 >> 正文
【四川在线】胡文江:能用绩效说明问题何必“处处留痕”?
时间:2019-03-21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胡文江

日前,“校报主编”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减负何时减到宣传口》的推文火了,事情的起因是天津大学王聪彬(副)部长因病英年早逝。一位同行感慨道:现在的累,不仅要干工作,还要处处留痕证明自己在干工作,一项工作不是干了就完了,干之前要报方案,干的过程中要报进展,干完要报总结,报来报去,把真抓实干的时间报没了,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报没了,把工作业绩的评价导向报偏了。

这位业界同行一连串的“吐槽”虽则有些偏激,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引发强烈共鸣。中央三令五申,要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要向各种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人民日报》重磅评论对工作中的“痕迹主义”“凡事要留痕”,针对“上午部署下午就要材料”“我们的同志不是倒在脱贫攻坚一线,而是倒在了各种统计报表的办公桌上”等乱象给予痛批,赢得了基层干部的广泛支持。尽管如此,现实中的“痕迹主义”仍是禁而不绝,“基层干部向上报材料频度越来越高”的趋势愈演愈烈。

毋庸讳言,“留痕”是考核工作一项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涉及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时,不但要重视必要的“留痕”,并且还要作出整套详细、规范的纪要材料,或及时上报、或归档备查,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规范档案工作、痕迹管理,有助于对工作的得失、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更好地谋划今后的工作提供支撑材料。但是,工作“留痕”不等于“痕迹主义”,“留痕”是一种考核办法,却并非唯一的办法,当然,我们考察工作的成效未必找不出比“留痕”更好的办法。

古人云:得鱼忘筌,得言忘象。工作痕迹和工作本身是永远不能划等号的。有的工作没必要留痕,有的工作不宜留痕,也有很多工作过程是根本没有办法留痕,如果时时处处“一刀切”地用“痕迹”考察工作成效,这种工作方法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根本上是背道而驰的。难怪有人会吐槽“现在的累,不仅要干工作,还要处处留痕证明自己在干工作”,事实上,“痕迹主义者”和“刻舟求剑”的主角一样荒唐可笑。

“一边干工作,一边处处留痕证明自己在干工作”是基层干部的一种无奈,这种考察导向之下必然会催生有的人“不干工作,只重视工作留痕”“不干工作,只是假装在工作”“不干工作,只是撸起袖子摆POSE”“不干工作,只是弄了一堆假材料”。这不正是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所批评的那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乱象吗?所以,一方面应当对于基层这些和党的宗旨、初心相悖的不良作风下大力气整治,另一方面更要反思产生这些乱象的根源在哪里,铲除“痕迹主义”的土壤才是根治基层乱象的治本之道。

“痕迹管理”操作性强、立竿见影,是考察工作成效的有效辅助手段,并且有时候还是重要辅助手段。可事实上,离开“痕迹”去考察工作成效本身,也并不是无章可循的。比如,有的工作完全可以直接用绩效来说话,有的工作完全可以到群众生产生活当中了解实情,看老百姓的口碑……这样的调查研究做起来可能有些麻烦,但往往是一种更接近客观、更直接有效的办法。所以对基层干部来说,有的工作必要的“留痕”是要有的,还有的工作并不需要刻意去留痕——前提是你的确能够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显然,主张处处留痕的“痕迹主义”,上午部署下午就要报材料的官老爷作派,都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真正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就必须透过“四风”问题的各种表象抓要害。“痕迹主义”的背后往往是人的政绩焦虑在作祟,他们不是纯粹地愿意为人民服务,而只是打着这个幌子在邀买人心、在向上邀宠,他们不甘心当无名英雄,于是就会铤而走险大搞材料造假、数据造假、政绩造假。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各种新表现,必须坚决破除“痕迹论英雄”这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必须深入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深入持续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教育,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道德境界尤其是政治站位,必须公正对待那些扑下身子干工作,不图个人名利、不擅搞花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从而建立起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