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外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张维国做客中国文明网畅谈“文明城市创建”
时间:2017-03-09     来源:       作者:

视频回放:张维国做客中国文明网《两会话文明》 畅谈文明城市创建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中国文明网 邵紫晖 摄

十堰的三个关键词:国家、开明、绿色

主持人:您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亲历了十堰的发展变迁,如果让您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今天的十堰,您觉得哪三个词最贴切?

张维国:我觉得用“国家”“开明”“绿色”这三个词能够体现十堰的特色。

“国家”是十堰最突出的本色。十堰同全国其他兄弟城市一样,都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部分。但又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地处南北分界线、东西结合部,是国家的地理几何中心,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发源于汉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00年前,明代大兴武当,聚集了30万工匠,历时13年,在武当山方圆800平方公里内,建成了17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武当山成为皇室家庙和精神家园。60多年前,10万湖北人民肩挑背驮,用了10年时间,花费10个亿,建成了丹江口水库。40多年前,国家着眼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又在十堰建设了第二汽车制造厂。进入新世纪,在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中,我们又完成了18万人口的搬迁,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移民的奇迹。先后50多万亩耕地,2个县城、7个乡镇沉入水底,590多家企业“关门走人”。总之,十堰与国家的联系最紧,国家对十堰的眷顾最多,十堰人民对国家的情感最浓,爱国意识最烈,奉献牺牲精神最强,大局观念最强,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最大。所以,我用“国家”这个词来表述十堰儿女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本色。

第二个词就是“开明”。40多年前,国家在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十堰聚集了来自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近20万人,构成了十堰市民的主体。随着城市的发展,十堰原住民和山区人民质朴、厚道、诚信、善良以及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和各方汇来的建设大军的开放、包容、创新、豁达、民主的品质,交融成了通达明智、风清气正的十堰市民风貌,所以我说“开明”是十堰的底色。

第三个词是“绿色”。绿色是十堰的特色。2000年以后,十堰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十堰不仅以汽车产业为主,同时还着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绿色有机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行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形成了绿色产业发展体系,所以我们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我们将坚决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十堰市民会享受越来越好的绿色福利。

“挖地三十尺”保护汉江生态

3月9日,张维国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中国文明网 邵紫晖 摄

主持人:去年两会上,您的一句“挖地三十尺保护汉江生态”火了,“挖地三十尺”是什么概念?

张维国:国家投入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京津冀豫人民的生活饮水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一江清水的水质,必须要有这种自觉。所以我们运用一切手段保护环境,用减污、控污、治污,以及其他各种手段,把所有的污水、污物都挡在汉江、挡在丹江口水库之外。

同时,为使得水缸的缸体保持洁净,我们完成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工程。其中有一项是保证每一寸土壤都不受到污染。原来水位没有抬高之前办了一个汽车零部件厂,后来库区水位抬高了,这个汽车零部件厂虽然搬迁了,但是他在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我们把污染的土壤全部挖走,最深挖到了将近10米,一米等于三尺,所以我们决心“挖地三十尺,保护一方清水”这句话是这么来的。

最近一年,我们全面加强城市纳污河流的治理,治理了城区所有的黑色水体,推动了丹江口库区沿岸600多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了150多个突出环境问题的集中整改,从源头上推动绿化十堰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建设库区生态隔离带120多万亩。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的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提升。

文明创建就是要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

3月9日,张维国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并书写文明寄语。中国文明网 邵紫晖 摄

主持人:十堰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多年来也一直在使出洪荒之力开展文明创建。您认为“全国文明城市”对于城市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张维国:在我看来,文明城市就是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应该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等方面,它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体现了一个城市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归结起来,城市文明就是要努力把城市治理得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要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更方便、更幸福。文明城市就是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这是我对文明城市的理解。

我觉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有三个特征。一是不能靠临时抱佛脚、抓突击、搞运动式创建,不能指望去应付检查而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二是不能仅靠领导层或者是几个部门单打独斗,纵有洪荒之力、三头六臂,如果没有社会的认同,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文明城市也创不好、创不成。三是要建立长效的、常态的工作机制,保证创建后能产生持续的效益。

我还注意到,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我们推进城市文明进步的有力抓手,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引领,它为我们解决城市当前的问题、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提供了重要遵循。对照城市文明的标准和方法,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会使我们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民众的素养大大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大大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大大提升。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图为书写的文明寄语。中国文明网 邵紫晖 摄

主持人:您在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实地调研中,有没有什么故事让您印象深刻?

张维国:我和大家分享几个故事。竹溪县是十堰最边远的一个县,这个县有一个姓钟的村民,他原来住在大山深处,以唱孝歌、吹唢呐为生,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就在公路旁边盖了新房子。他自己和家人搬到新宅住,却把老母亲丢在老房子里,甚至一年两载都不去看老人。只是每天白天望一望老宅子的厨房是不是冒烟了,如果冒烟,就说明老母亲还在。十堰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道德讲堂、家风家训建设等活动,大家就以这个村民的做法为题材拍成电视片播放,村民们都指责他,并且不再请他去唱孝歌,断了他的收入来源。后来,这个村民坚经过学习,痛改前非,把母亲从深山接到新宅,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

还有一个故事,湖北医药学院有一位老教授叫陈怡敏,今年87岁,她本来要去新疆和儿子一起生活。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她的决定。有一天,陈奶奶到菜市场买菜,看到一群小孩趴在卖菜的石头上写作业,作业错误百出,外语基本不会。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卖菜农民工的孩子,放学后没有地方做作业,就到菜市场来了。陈奶奶毅然决定不去新疆了,她把这些孩子都领到自己家里,腾出面积最大的房间办成一间教室,免费给农民工的孩子补课、上课,还把退休金拿出来设立了奖学金,至今已经坚持了17年,约有两三百个孩子受益,甚至很多孩子在她的帮助下考上了大学。陈奶奶的行为影响了很多人,她培养的孩子长大后都像她一样回报社会、懂得感恩。湖北医药学院的大学生成立了几十个志愿者组织,全市有几百个这样的志愿者团体,都在学习陈奶奶,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人好今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已进入冲刺阶段,我们要用洪荒之力,奋起临门一脚,完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任务。因为十堰有这么多年来党委、政府带领人民深化文明创建所取得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更有全市人民认同、支持、参与、奉献文明创建的磅礴力量。

十堰人把文明创建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把全国文明城市看成是宜居、宜业、宜旅、宜人等幸福生活的标准和体现,可谓人人创建、人人参与、共筑共建、共建共享。所以,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我们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优势。(中国文明网记者邓植尹、原茵据访谈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