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日前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时强调,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判断形势,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哲学本不是新课题。老一辈领导人十分注重学哲学。记得,在1980年讨论《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时,老一辈领导人陈云曾郑重其事向中央建议学哲学。陈云同志曾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李瑞环同志专门出了上下两卷《学哲学 用哲学》著作,受到公众的欢迎。哲学原理对上至建设国家、改革体制,下至生产劳动、日常生活,都有指导意义;所谓指导不是用哲学原理直接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运用它和具体科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学哲学用哲学,实际上是促使人们的实践活动更有效。为何在此时习近平强调学哲学,一句话就是要“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而今,在一些行业一些地方,片面主义简单化流行,形式主义不时粉墨登场,干扰着正确方针贯彻落实,危及着改革开放的良好局面。这些问题的症结,从根本上说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比如,在地方官员心目中,大干快上就是第一措施。但大干快上也需要分析干什么?上什么?假若上“两高一资”项目,既会污染环境,增加能耗,反过来又会出现经济失衡。又如,只强调上项目的政绩,而忽视民生工作的落实,同样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又如,在处理蔬菜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问题时,只运用补贴蔬菜基地这有形的手,而忽视市场导向这个无形之手,也会使蔬菜产量处于不健康的困局中等等。近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工、建材、钢铁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超过三成。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首先解决高耗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是片面强调高增长,盲目要求电力扩容增量,那么,“电荒”问题或许永远无解。这种能源实力与经济发展的冲动不太对称,必然遭受经济规律的惩罚,拉闸限电就是需及时解决这个矛盾被动的措施。而被动措施总会伴随着负面影响发生。
避免顾此失彼,就需要决策层有个哲学观点,更直接地说,需要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也就是脑子中要有哲学的辩证思维。既需要发展经济,大干快上,但也要顾及能源实际;既需要解决经济项目上马问题,也需要顾及民生。假若只盯住一个行业一个方面,而顾及其他行业其他问题,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状态。这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而是畸形发展观。
发展经济需要全局观念,需要顶层设计,顾此失彼不是利而是弊,学哲学课就这么简单。因此,多年来,人们都把学习哲学视作“聪明学”。哲学使人长智,使人聪明。但在一段时间内,学哲学似乎被淡忘了。时下,不少地方强调官员多读书,这是对的,在科学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快捷的今天,不腾出时间研究世界新科学新经验就会落伍。但是,不能以学新科学来冲淡学哲学,更不能替代哲学。哲学不可替代,乃因是基础。基础理论不扎实,其他理论也难以深化,难以变成真正的学问学习哲学,能使人聪明。恩格斯说: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是深刻的,追求高素质,不能没有哲学;要做大事业,也不能没有哲学。学哲学,用哲学,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经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学点哲学尤为重要。
在矛盾错综复杂的今天,习近平重提学哲学就具有令人启迪的意义。(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