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写给女生:女性成长,从自我尊重开始
时间:2021-03-30     来源:汉江师院报       作者:毛晶玥

刚刚过完的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起源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女权运动。为了争夺和男性同等的权利,大量女性在压迫中前赴后继。妇女节正是一个阶段性抗争的成果,用以纪念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

在高校,女生是大学生群体里既普通又特殊的组成部分。而在我校,女生和女教职工在全体师生中占比过半。之所以普通,是因为女生现在各项权利和男生并无两样。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我们的这些权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之不易。

人类社会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历史,但人权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权。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权(rights of man)的含义只是男人的权利,不包含女人(women)。早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时,女权主义运动就已经拉开序幕。《女权与女公民权宣言》开宗明义,认为:“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两年后这个宣言的作者就被她的男性同党推上了断头台。女权运动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意为女人的人权,推动女人的做人之权从边缘进入主流,使女权成为整个人权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中国,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政府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在我们的劳动市场,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会议上指出,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习总书记同时也指出,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性别观念的演进,注定是一场充满辩证的、自我校正的、漫长的觉醒。关于张桂梅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论述争论不休,清华大学学姐事件“女权”的争议也仍有回响……平等的权利意味着平等的责任,多元的选择伴随着多重角色的挑战,男女平等既有赖于法律保障、观念转变、社会进步,也依靠于女性自身的心灵建设与成长。

现代女性如何在平等中尊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平等,如何自治、他治?是女大学生需要继续追寻的话题。性别是命中注定,比起看轻和性别偏见,比起赞美和特殊待遇,女性更需要的是简简单单的尊重和平等。在今天,我们认可每个人对未来的自由选择,我们明白成长乃至衰老是自然规律,年龄和婚姻不会使女性贬值。我们尊重那些自愿选择婚姻和生育的女性,也尊重每天地铁公交上匆忙赶路,为梦想奋斗的职场女性,同时也应该感激家庭主妇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女性自身对自己的尊重,也许是推进性别观念演进,推动男女平等的一把重要钥匙。

美丽和年轻,女王和女神,可以追求,但不应该成为单一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制约另一些女性的贬义词。希望女同学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能在这些思考中逐渐成长,在关于女性纷繁芜杂的观点中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用女性的温柔与坚强,慢慢成长,收获属于自己也温暖世界的独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