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十堰,风里还带着夏末的余温,汉江师范学院的操场上却已铺开一片整齐的迷彩绿。为期两周的军训,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成长洗礼”,从最初对烈日与口令的抗拒,到最后分列式结束时的不舍,这段时光里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呐喊,都成了我大学生涯中最鲜活的开篇记忆。
军训的第一课,是与“坚持”的正面交锋。站军姿时,教官的口令清晰而严肃:“双脚分开六十度,膝盖后顶,双肩后张,目视前方!”起初,我总在心里默默倒计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眉骨往下滑,痒得钻心,却只能硬生生忍住;小腿肌肉紧绷到发酸,仿佛下一秒就要抽筋,可看到身边同学挺直的脊背,我又悄悄调整姿势,把“想放弃”的念头压了下去。有一次,正午的阳光格外刺眼,我眼前突然有些发花,耳边却传来旁边女生轻声的鼓励:“再撑撑,马上就休息了!”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咬着牙熬过了最后几分钟。原来,坚持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硬扛,而是一群人用无声的默契彼此支撑。
队列训练里,藏着最生动的“团结课”。齐步走练习时,我们总像一群“步调不一的企鹅”——有人手臂摆得太高,有人脚步迈得太小,排面歪歪扭扭,惹得教官反复示范:“记住,你们是一个整体,不是单独的个体!”为了练整齐,休息时我们自发分成小组,一人喊口令,其他人跟着调整步伐;晚上在宿舍,我们对着阳台的玻璃门,一遍遍练习摆臂的角度,直到手臂发酸也不停歇。最难忘的是合练那天,我们连因为转弯时步伐混乱被留到最后,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没人抱怨,反而有人主动喊:“再来一次!”当最后一次练习,整齐的脚步声在操场上回荡时,教官拍了拍我们的肩膀:“这才像话!”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团结,就是把每个人的“小我”,融成集体的“大我”。
军训里的温暖,藏在那些细碎的瞬间里。有一次训练间隙,我发现自己没带水杯,正懊恼时,隔壁班的同学递来一瓶冰镇矿泉水:“拿着吧,我还有一瓶!”;教官看似严厉,却会在我们练得满头大汗时,悄悄延长休息时间,还教我们用凉毛巾敷手腕降温;拉歌比赛那晚,各连队的歌声此起彼伏,我们连唱《我和我的祖国》时,有人跑调却格外投入,引得全场大笑,笑声里满是青春的鲜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叠被子,起初我总把被子叠得像“豆腐渣”,室友耐心地教我:“先把边捏直,再用手压出折痕。”当我终于叠出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时,成就感比考了高分还强烈。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太阳,把军训的疲惫都晒得暖洋洋的。
如今,军训的哨声早已远去,但那些在操场上挥洒的汗水、与同学并肩的坚持、被温暖包裹的瞬间,却深深刻在了心里。它教会我,成长需要直面挑战,而不是逃避;它让我明白,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人,懂得协作才能走得更远;它更让我看清,青春的意义,在于不怕吃苦,在于敢拼敢闯。
站在汉江师范学院的林荫道上,看着身边穿梭的迷彩服渐渐换成日常的校服,我知道,军训只是起点。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军训时的勇气与韧性,在课堂上认真求索,在校园里积极成长,把这段时光里收获的坚持与团结,变成往后人生里最珍贵的行囊,不负这所学校的培养,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