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0日至8月27日我受学校派遣,参加湖北高校英语教师培训团去英国Chichester大学奇切斯特大学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英国语言文化培训。本届培训团一共有48人,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50岁,职称从助教到教授,大多数为副教授职称,领队为湖北大学外事处的邓小明老师。地点位于Chichester大学的Bognor Regis校区。培训课程有:英语语言教学、交际技能、语言技能、行为研究、英国文化、课程设置与管理以及实地考察等。
Bognor Regis是英国南部的一个滨海小镇,从伦敦坐公共汽车有两个小时的路程,是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我们住的地方是学生公寓,一人一间,有公共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一年四季有热水供应,居住条件好。这大概是因为英国人口少,招的学生少的缘故。学校内的建筑古朴典雅,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我们居住的学生公寓叫Longbrook,上课用的教学楼叫Mead Center等,这一点与我国不同,我们的一般叫1号教学楼、理化楼、办公楼、艺术楼、学生宿舍1号楼等。作息时间是典型的“早九晚五”:早上9点上课,12:15下课;下午1:30上课,4:30下课,中午无午睡时间,时间安排得很紧,周一至周四上课,周五有学校安排的实地考察课,Chichester大学校方精心挑选了几处英国的风景名胜带我们去实地游览,感受一下英国的人文景观,比如伦敦桥、伦敦塔、大本钟、白金汉宫、唐宁街十号等。
英国人保守,具有绅士风度,特别守时,讲信用。而提起中国人,西方人最不满意的是不守时,比如说开会或开展什么活动,经常是通知七点开会,七点半负责人才姗姗而来。本次在英国的学习经历让我真正地见识到了英国人的守时。比如为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一般老师通知几点开始,就几点开始,不曾出过任何问题。但是偶尔也有一、二次不守时的事情发生。比如有一次校方通知我们次日凌晨7:15吃早饭,7:45出发去一个地方参观,当我们第二天早上7:15去食堂吃饭时,食堂却不提前开门,还是坚持按7:30开门营业的规定,说是没有接到提前营业的通知。尽管我们的领队与食堂的负责人当面交涉,希望他们提前15分钟营业,但他们就是不同意。结果原定的7:45出发不得不改为8:00出发。食堂负责人的守时变成了校方负责人的不守时。这个事例说明西方人也并非像国内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人人、事事都是完美无缺的,遇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出国门,感觉不到中国人的热闹有何不妥之处,出国之后才明白为何外交部要忠告出国旅游者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西方人喜欢安静,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而中国人爱热闹是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在英国是“老外”,应该“入乡随俗”才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校区只有一个学生食堂,暑假期间除了我们团的教师就餐外,还接待英国其他地方来此地渡假的游客,这些游客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每次在食堂进餐,安静得几乎感觉不到有人存在。而我们中国人一进食堂,食堂马上就热闹起来了。按说我们这个教师培训团的成员都是知识分子,也了解英国的文化与风俗民情,清楚什么是不文明行为,但在公共场合还是免不了流露出本性,这大概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英国有关于禁止在机场、车站、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吸烟的规定,机场、车站有专门的吸烟室,而其他没有吸烟室的地方怎么办呢?规定必须在房屋2米以外的露天场合吸烟。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商场、商店等公共建筑门外的角落处有英国人在吸烟。就是在自己家里也常有这样的事发生,禁止在室内吸烟。我们晚饭后去Bognor Regis街上闲逛,常看到有些居民站在自家门外吸烟就是这个缘故。我们居住的学生宿舍里每个房间都有烟雾报警器,包括厨房、卫生间都有。所以想吸烟的人必须到宿舍大门外去吸。由此可见在英国,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人人遵守的规定。但是有一点我觉得英国人做的不好:就是室外没有专门的烟灰缸,结果是烟头儿满大街都是。清洁工也经常忽视烟蒂不清扫。像我们居住的Longbrook学生宿舍门口边上曾有一大堆烟头儿,很不雅观,但不知道为什么清洁工总不清扫掉。
英国文化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建筑了。就拿Bognor Regis校区来说吧:规模比我们学校小,招得学生也比我们少得多,没有国内校园动辄百万元的大门和围墙。但校园内环境确实优美,除了柏油路外,到处都是草坪,见不到一处裸露的土地。原来以为是自然生长的草坪,后来才发现原来都是专门种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修剪。小镇内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有花草。树龄在百年以上参天古树到处都能看到,说明英国人对环境的保护十分用心。小镇上的民居以两、三层楼高的小楼房为主,古色古香,外表古朴典雅,保留着上世纪的痕迹,但室内的装修却一点也不落后,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除了民居的古朴风格外,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就是:古堡和教堂。这两种建筑可以说是英国古典建筑的代表了,在不破坏环境和古代建筑基础上发展现代化,应该说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世界很大,也很小。说它大,因为国人还不像欧洲人那样出国就像是串门一般容易,说它小,因为逗英期间,无论走到那里都能遇见中国游客和中国制造的产品。校区除了接待我们这个教师培训团外还同时接待着上海闸北的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团,离Bognor Regis不远的Brighton大学也接待着广州的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团,规模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由此看来,国内各省市、地区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与英国的各大学进行广泛的合作。英国的语言培训已经变成了一种赚钱的产业,并且是无污染环保型的产业。反观汉语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形势则令人担忧。一方面国内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汉语在国际上的推广工作还严重滞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欧美各国都十分重视汉语教学和研究人才的培养。但欧美各国重视汉语教学有他们各自的目的。在国际上推广汉语光靠别人是不行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光靠民间组织、团体也是不够的,必须靠我国政府长远的汉语推广政策和策略。
我们在英国购物,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老师千挑万选出来的满意的商品,一看商标都是“Made in China”。有人高兴,说是因为祖国强大的缘故,也有人担忧:因为“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希望今后在国外见到更多的“中国创造”产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中国制造”的水平上沾沾自喜。
本届培训团的48人分为两个组:一组24人。安排了六门课程,同时穿插了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社区的周末庆祝活动,两次讲座,一次观摩课和一次地方民间舞表演等。课程内容多,教师要求严格,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英方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肢体语言中最为常见的是:面谈时的体距、目光接触、手势语、面部表情等。
美国著名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体距:1、亲密距离,0-45厘米,适合于夫妻及情侣之间;2、个人距离,45-80厘米,限于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3、社交距离,1.3-2米,适用于处理公务的场合;4、公共距离,3.6-7.6米,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并得出结论说,与北美人交往,一般应间隔1.5米左右。
负责本次培训的英方教师都是Bognor Regis校方精心挑选的责任心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
第一次上课外教与我们不太熟悉,所以师生间的体距为1.3-2米,熟悉之后,师生间的体距缩为45-80厘米。用意很明显,要把学员当做朋友对待,这样才会调动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同时讲课时运用目光接触,手势语、面部表情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这方面,西方人生性率直、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我们中国英语教师所缺乏的也正是这方面的技能。一是与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关,二是与中国人的性格有关。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我们有必要既重视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也应该重视非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
压题照片为Chichester大学BognorRegis校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