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字是汉字,这无疑是世人共识。其实中国的字还有许多,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使用人数最多的、沿袭历史最久的、承载文化最丰富的当属汉字。
汉字,横竖撇捺,方方正正;阴阳上去,音韵和谐;会意指事,意味深长。我写了几十年,用了几十年,虽说不上得心应手,但熟练到偶能生巧的时候还是时常有的。只是要细说起来却有几分茫然。汉字,汉文化的载体,汉文化的根本,我到底了解她多少?懂她几何呢?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的起源,说法很多: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等。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渊源有关系。“鱼”、“鸟”,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与古汉字“鱼”极为相似。
汉字的构造规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汉字的起源之说与汉字的构字规律互相呼应,象形、指事、会意可能就是源于原始图画。其实,汉字沿用几千年至今,人们使用起来很少想它的来源构造和用法,用它的原则和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不过,因毕竟是我们的母语文字,像我这种专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时常喜欢琢磨一些汉字的意思,只是因不会训诂,所以少追根溯源,多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意愿,随心曲解,以得其乐。如:好,男女相配即为好,此乃天地人和之理想体现;女有子即为好,此乃中国人伦道德理想之体现。妙,女子年少即为妙,此乃人之自然之性之体现;女子少时便为妙,这看似物以稀为贵,实则体现了对女子的轻视。家:有房子有牲畜(猪)即为家,此乃中国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状况之体现......凡此种种,虽似无根无据,到也有些意味,多少会让人生出些思考来。
汉字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汉字的书写十分独特,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汉字的书写不仅是书写者对客观外物的塑形表音达意,而且是书写者修养气质境界之体现。汉字笔画本身就是美的造型。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还说:“我国的文字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由汉字书写延伸成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人挥洒性情表情达意的一种独特的艺术。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仅从汉字的构形理据就可以发现汉民族的诸多文化特征。现在与钱有关的字“财、货、贡、贫、赈、费、赏、贪、贷、赊、贿赂”之类都属贝部。“贝”是一种介壳,古代曾经当作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才废贝行钱。但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它的蜕形。《说文解字》竹部的汉字共有147个。中国盛产竹子,我国有370多种竹子,约占世界竹类的三分之一。秦汉时气候温和(比现在),黄河以北的地区产竹子。富饶的竹源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竹文化。我国人民种竹、爱竹、用竹盛行。汉民族的衣食住行同竹子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汉字史上留下了竹文化的鲜明印记。汉语中表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上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脑、悦、愠、恭、慕等,这是古代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孟子》:心之官则思。)汉字是汉文化的产物,是汉族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其中蕴涵的汉民族的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极其丰富,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说就是:“依据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么深邃的汉字,这么博大的文化,我只有热爱的愿望,感叹的情怀,我能说出点什么来呢?我只能望“汉”兴叹了。
一种语言文字的兴盛与国家的强盛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唐朝时代,汉语文字文化侵蚀着外国文化。近现代,外语对汉语形成大规模的侵吞。近些年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汉语汉字在世界中的状况也有些改观。但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说法有一些。但我们相信汉字的历史、汉字的蕴涵、汉字的文化、汉字的魅力,特别是国家国力的强盛,一定会使汉字成为一种美丽的永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