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由贵州师范大学承办的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特邀武汉大学桑建平教授,作题为《<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理念、路径与数智赋能》专题讲座。
桑建平教授从通识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剖析其与专业教育的核心区别。他指出,通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与人格的养成。课程建设应打破学科界限,以“大课程观”理念重构教学内容与团队结构,推动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在多元视角中理解世界,提升思辨能力与人文素养。

通过《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建设实践,桑教授展示了如何通过经典阅读、问题导向、师生共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他强调,“通识”的核心在于“融通”与“育人”,教师应以自身学识与魅力感染学生,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桑教授还通过介绍《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的建设历程,从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进而出版拓展教材等,为参会教师展示了一门精品通识课是如何建成的。
在数智化教育发展背景下,桑教授分享了武汉大学的实践经验。他提出,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手段,教师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过程性评价和教学效果的精准反馈。
同时,他强调数智赋能不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课程设计应注重数据驱动与学生参与,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智慧教学生态,提升教学的互动性、灵活性与实效性。

参训学员深刻认识到,通识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理念的迭代升级——既要坚守“融通育人”的本质,打破学科壁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健全人格,又要顺应数智时代浪潮,将技术赋能转化为教学理念的革新动力。未来,需以更开放的视野重构课程逻辑,让通识教育在守正创新中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向思维塑造、从单向输出向协同共育的跨越,最终指向更本真的育人价值。
【编辑:罗优优 初审:欧修龙 终审:梁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