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输入 “丹江口市微电影”现在能得到13000多个相关的搜索结果。而这13000多个搜索结果,基本上都跟一个叫做李沂恒的小伙子有关。大学毕业开始创业,李沂恒将拍摄微电影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他和自己的团队累计拍摄了十余部微电影,其中不少还获得了省级微电影大奖。靠微电影创业,李沂恒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文/记者 何利 实习生 谢亚琳图/记者 刘成臣
一部微电影确定创业路
今年26岁的李沂恒,是丹江口市人。他的微电影创业路,开始于2012年的夏天。当时的李沂恒还在汉江师范学院新闻系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从网上接触到了微电影。“一开始也就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没想到它竟然成了我现在的主业。”李沂恒说。
大学校园,自然少不了青年男女的青春和爱情。李沂恒的第一部作品决定拍摄青春爱情剧。首先,他得写一个故事。“或者说需要写一个剧本。”李沂恒说,但之前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能模仿网上的剧本照葫芦画瓢。一个多月过去了,李沂恒终于写好了自己的首个剧本,取名为《好久不见》。
有了剧本,接下来就是拍摄前的各种准备工作。费了好大的劲,李沂恒找到了两名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加盟,同时又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确定好几名演员。“那时候正好在实习期,也没什么课要上,因而拍摄时间格外充足。”李沂恒说。
当时还没有专业的拍摄器材,他只能用数码照相机的视频功能来拍摄。每天从早上8点钟开始出门取景,一直忙到晚上12点左右收工。“反正一开始就是各种模仿,自己又当导演,又充当摄影师,拍完了还自己动手剪辑。”李沂恒说,拍摄工作十分顺利。
没想到,在拍摄的过程中,李沂恒竟然产生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让自己的微电影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而不是只存在电脑里自娱自乐。李沂恒决定通过电影院播放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微电影做推广,让观众来检验自己的作品质量。
经过努力,丹江口市的一家电影院答应播放这部名为《好久不见》的微电影。让李沂恒吃惊的是,首映式当天,电影院原本能容纳120人的放映厅里人气爆棚,很多观众竟然挤在过道里看完了整个19分钟的视频。
自己开公司专拍微电影
此后,李沂恒又拿着《好久不见》参加了几次市级、省级微电影大赛,没想到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比如,获得了共青团省委“青年心·中国梦”摄影暨微电影创作大赛的三等奖等一系列奖项。“第一部作品就得到认可,这让我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李沂恒说,他决定开一家专门以拍摄微电影为主业的公司。
2013年夏天,李沂恒从学校毕业后回到了丹江口市,他的第一家公司时光映画正式成立。“不过那时候由于资金、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公司里只聘请了4名员工。”李沂恒说。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员工,一旦接到拍摄任务,他首先要写剧本,然后寻找合适的演员,之后则是扛着器材带上拍摄团队到处取景拍摄。“每一名员工一年要支付大约3万元的工资,第一家公司撑了两年多,实在干不下去了。”李沂恒说,不过在这期间,他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这两年间也拍出了不少在丹江口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吹牛》、《我在丹江口,你在哪里》、《圆梦龙山》等作品均得到了丹江口市很多市民的认可。
有了前3年的经验积累,在分析总结失败原因后,李沂恒决定东山再起。2015年10月,李沂恒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取名“湖北锐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经过最近这一年多的发展,公司现有员工十余人,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李沂恒说。
成功逆转一年盈利50余万
在李沂恒的公司,十余台电脑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紧张地忙碌着。有人在剪辑、有人在配音,还有人正在收拾器材准备出门拍外景。“以前业务量跟不上,公司‘吃不饱’,现在忙不过来。”李沂恒说。
如今,除了接拍一些公司的商业微电影,李沂恒的公司还开始接拍政府部门的题材。今年5月,由丹江口市政府投资的微电影《圆梦龙山》由李沂恒团队执机开拍,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这部以南水北调为背景,反映移民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微电影杀青。首映时,这部微电影受到了丹江口市政府部门及市民的一致好评。“这部作品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由村民、村干部本色出演,旨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后移民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李沂恒说,在这部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他和整个拍摄团队的工作人员在农民家里住了两个月。前期在丹江口市范围内宣传,如今《圆梦龙山》这部微电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播出。
最近一段时间,李沂恒团队正在跟丹江口市本土的一家网站合作,策划拍摄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丹江口”系列微电影。“这种商业模式的微电影效果很不错,既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商家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我们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创收渠道。”李沂恒介绍,从去年新公司成立至今,他粗略地估算过这一年来的收入,抛掉各种投入成本,一年下来公司盈利至少有50万元。“现在正在对公司的设备进行优化升级,除了专业照相机、摄像机,现在我们还添置了无人机等拍摄设备,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自己的这条创业道路,李沂恒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