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外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E21时评]根叔:大学精神与发展
时间:2010-06-30     来源:       作者:

[E21时评]根叔:大学精神与发展

校长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的关键

“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这是6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该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送给毕业生的离校赠言。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6月24日《长江日报》) 。

之后“根叔”迅速“蹿红”,无数国内知名大学的“掌门人”纷纷“折腰”,“大学精神虚脱”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中提出) 再一次“浮出水面”。一时间,网络刮起当今“大学校长该如何当”、“重塑大学精神”风。

一所大学是否成功往往与校长息息相关。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任何一所超凡脱俗的大学其背后都有一位或一群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杰出校长。人们总是对大学校长和大学精神有着特殊的期望。大学校长倡导的大学理念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成为大学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整个大学的发展用不可低估。

回顾中国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蔡元培、梅贻琦先生对北大、清华的卓绝贡献。

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改制,奠定了北大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确立了大学之为大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从那时起,“学术独立”,或“学术自由”的思想成为中国大学占主流地位的理念。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指导下,涌现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各种杰出人才。他们一改北大的学风,促进了北大的发展和转型。在北大,教师可以自由讲学,学生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听课,这种做法使得北大对外开放,扩大了北大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和挖掘人才。

梅贻琦老先生在清华大学提出的“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学术自由” 至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深远,仍为很多大学通用。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为祖国和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梅贻琦先生在办学上既强调儒家的“明明德与新民”,同时又汲取西方通识教育的理念,贯彻“知识博约”与“学术自由”。作为中外优秀文化的融合,独具一格的清华精神培养了一批名人与大师,如刘崇诲、“两弹一星”功臣王希季、朱自清先生等。

当然,名人和大师对大学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大学教育中,教师理所当然是最重要的。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主体,其人格学问代表了大学的精神主流,给学生一生的价值定向和成长成才以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影响。一流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概括为:定好位、树学风、开课程、出成果、扩影响,简而言之,他们在大学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当然,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生长并不止清华、北大一两家,实际上每一所大学的成长都与教育家的思想紧紧相连,如浙江大学竺可祯先生、东南大学郭秉文先生等教育家们的独到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对于大学精神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的基本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的发展。

2010年,正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提高质量成为大学的永恒主题”。无论风云变换、世事无常,2006年,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国务委员陈至立的发言依然记忆犹新:无论大学如何创新,如何进一步服务于社会,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永恒的。要矢志不渝地坚持教书育人,坚持追求真理,坚持严谨治学,坚持团结协作,坚持与时俱进。

[信息来源: 湖北教育信息网]

[信息作者: 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