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外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汪金权服务基层 做纯粹师者和社会心灵引领者
时间:2010-05-28     来源:       作者:

5月27日,汪金权向记者展示一本线装旧书,这是他从废品回收站里发现的“宝贝”。新华社记者皮曙初摄

5月27日,汪金权在自己简陋的宿舍里看书。新华社记者皮曙初摄

5月26日下午,由湖北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楚天都市报社联合举办的“大别山师魂”汪金权先进事迹座谈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等人士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大别山师魂”汪金权身上所体现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

社会心灵的引领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主席樊明武:

汪金权老师是社会心灵的引领者,我深深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为什么媒体报道这样的典型,总能打动我们的内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汪金权老师以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成人成材,缩小着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值得敬重。对于这样的榜样,我们应在政策层面给予扶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使我们的民众跟随着榜样去行动,这是十分重要的。提到人才时,我们通常会看到某某地方,年薪百万聘请高级人才。其实,像汪老师这样的给人道义感、给人精神力量的人才,更是我们现在缺少的人才,他们为什么不能享受像“长江学者”一样的待遇?

华师优秀毕业生的典范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

汪金权老师是华师优秀毕业生的典范。作为人民教师,他为我们树立了优秀榜样。他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有高尚的品德。我们华师提倡“博雅、博爱、博学”的三博教育,其中博爱是魂,这在汪老师身上得到了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正是因为他有了博爱之心,才愿意放弃好的条件,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他的智慧用在农村、用在大别山的基础教育上。

华师定位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能够脚踏实地、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目前,我们正在号召全校师生学习他献身教育的崇高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关爱学生的大爱情怀、甘于清贫的做人风范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服务基层教育的杰出代表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

汪金权老师是我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的当代师魂,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他生动地诠释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我们应学习他的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坚守精神、敬业精神。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温家宝总理讲过,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学生,而且可以影响整个社会。正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短评所说:山乡教师的守望,山里娃娃的希望。因为有爱,所以坚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奉献才有师魂,有坚持才有伟岸,有责任才有守望。我们将以汪老师为榜样,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服务国家基础教育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

湖北省文明办主任蒋南平:

汪金权老师用22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是湖北先进典型灿烂群星中的又一颗新星。“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一种导向。”大力弘扬和学习汪金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深化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的师德模范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

汪老师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爱体现在他资助学生,让学生能安心读书;责任体现在他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并教会学生做人。他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负着超重的责任,像微弱的烛光给走夜路的学生照明。

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需要更多像汪老师这样的教师。同时,政府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老师安心从教、学生安心从学。汪金权老师是新时期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省教育系统近年来涌现出的又一师德模范,是广大教师学习的典范。

献身教育的典范

华中师大政法学院博导、教授张耀灿:

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好公民。汪老师甘当桥梁的人梯精神,具有时代意义。在大学生就业时,我们经常倡导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目前为什么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去这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乡差距。国家也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在教师工资待遇上缩小城乡差距。但即使城乡待遇能够一样,如果没有这种献身基层的精神,部分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时代在前进,需要更多的汪老师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照亮希望的明灯

湖北省文联主席沈虹光:

汪老师犹如一盏明灯,让人看到希望。虽然这个社会有灰暗角落和不良现象,但有了明灯就有了希望——汪老师对于他的学生来说,就是求学道路上那盏明灯。

汪老师对我们的滋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汪老师也承认自己动摇过。有记者问他,跟那些同样毕业于名校就职于名校的同学相比,你不会觉得有落差吗?汪老师说,“人各有志。”的确,人和人的志向不同,这不是说英雄就从来没有卑下的情怀,但英雄之所以最终能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不会被自己偶然的卑下情怀遮蔽。

十分纯粹的师者

教育家、武汉市首届“十大名师”洪镇涛:

汪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通常我们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汪老师把自己比喻为“桥”,把身边的每个学生培养好,哪怕上不了好大学,也至少让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朴素的愿望里,体现出一种自觉的传承意识。

汪老师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上。汪老师淡泊名利,二十多年如一日,是个十分纯粹的人,他就觉得自己扎根基层、帮助学生,内心是幸福的——虽然物质上贫乏,但精神上是幸福的。

基础教育的基石

黄冈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

前几天,我随市领导去看望汪老师,在他的宿舍里目睹了他的清贫生活,感慨万分。

在我们的农村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像汪老师一样的好老师,他们无私奉献,默默坚守,希望社会更多地关心、关注这个群体,是他们奠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石,基础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坚守者。

堪称教育的脊梁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导、教授陶梅生:

从汪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职业精神的美、一种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美。汪老师堪称教育的脊梁,他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是要让自己的学生首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与汪老师相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工资低了,不去;工作的地方小了,不去。一旦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变得彷徨不前,甚至有些人还做出极端的事情来。

这些学生的状况,说明他们心理上缺乏一种精神和信仰,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是良好的心态。

我建议,能否把汪老师的事迹,汇编成一部教材,作为教师或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的必读文本,我们更要在教师及毕业生中开展这种教育。

光辉的教师榜样

社会学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

汪老师以质朴的品格、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境界,感动了读者,感动了国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师德受到挑战时,汪老师以实际行动回应了部分质疑。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教师榜样,为我们高扬了一面时代师德大旗,为我们展示了一种高尚的教师情操。

影响学生信念的师者

免费师范生王潇:

汪老师的行为可以影响学生的信念,今后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也会遇到他遇到的情况,如果不被理解,希望大家想想汪老师,便能够坚持下去。

[上传时间: 2010-05-28 10:25:30]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10年05月28日 ]

[信息作者: 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