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何走进企业?他们怎样在工厂卸掉师者光环?他们如何让企业刮目相看?他们怎样把鲜活场景在课堂重现?
| “双师型”教师如何锻造
|
【源起】
实践成为“硬指标”
教师主动“上战场”
2009年的暑假对于湖南交通职院教师李活来说很不平常。
7月3日,伴随着炎炎暑期的开始,湖南交通职院233名教师组成76个项目组,奔赴省内外72家企业或团体,奔赴公路和桥梁工地、工厂和车间、公司和企业,开展暑假顶岗实践。
当时,李活的爱人有孕在身,还有低血糖反应。学院发出下企业号召后,2004年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李活又高兴又犹豫。在通情达理的妻子的鼓励下,他前往湘潭市华宇科技大修厂,参与企业实践,重点了解装载机技术。
参与了学校的下企业活动后,李活每天早晨6点起床,去菜市场买回最早上市的菜,洗好切好后让妻子自己炖着吃,然后匆匆赶到工厂。晚上回来,他再照顾妻子。天气炎热,妻子难以入眠,李活就在夜里陪妻子散步、说话,一个晚上难得睡上三四个小时。
在湖南交通职院,像李活一样克服了重重困难下企业的教师有很多。他们将学习锻炼的机会看得很珍贵,主动要求“上战场”。
学校为何给老师们找了这样一个“额外”的活儿?
作为一所老牌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院在发展中常感困惑。校领导认为,影响学院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师资水平不够高。当前学院共有专任教师515人,专业课教师426人,被校内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有341人。青年专业课教师中,基本没有实践经验的达85人,他们主要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尽管学院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经费,委派一定数量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到企业调研、观摩或锻炼,并且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在同类学院中处于领先水平,但从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需求的现实看,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
学院负责人认为,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人不少、才不多;真正熟悉企业工艺流程、了解企业需求、既能动口也能动手的老师不足;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弱,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够。这也是许多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大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发展的关键。
通过多次研究,学院决定一次性动员近半数的专任教师下企业,“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应运而生。
“凡未经历过企业实践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考评中要‘往后靠’。要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胜出者,就要真正把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建立在强势的师资力量之上,建立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之上。必须有效、大力地开展教师下企业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水平。”湖南交通职院院长王章华说。
【合作】
为企业创造效益
为学生带回经验
不论学生顶岗实习,还是教师下企业实践,都需要对路企业的良好合作、鼎力支持。找企业难,难在院校与企业合作中的互不理解,难在接收学生和老师实习实践时,企业可能只有付出,得不到任何回报。
例如,一些企业的部分工程虽然可能符合职业学校锻炼教师的需要,但是教师顶岗实践毕竟不是企业员工的正式生产活动,教师的随意加入不符合企业生产要求。
为了解决教师难以融入企业生产的问题,湖南交通职院的领导与教师们想出了很多应对方法。例如,学校要求一些教师只能采用学徒式的“旁站”方式熟悉企业的工艺流程或技术要领。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是学院的一个拳头专业,该系专任教师中85%都出动了,他们被分为12个项目组,有几个组就采取“旁站”方式学习实践。
凭着自己当年曾在汽车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和管理的特殊经历,海争平老师与团队先后在永州长丰猎豹、长沙长丰猎豹和外省汽车企业学习。老师们被获准“旁站”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冲压、焊接、总装等不同环节,他们一天一天地“旁站”,做笔记,拍照,通过分工合作将整个汽车生产线的技术性内容弄了个一清二楚,或重新强化了知识,或学习到了汽车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
下企业的教师不仅要做到为企业服务,更要牢记将实践经验服务于学校教学。在实践中,很多下企业的教师都不能两者兼顾,但湖南交通职院的教师们合理地处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施工中,邓林和学院路桥工程系的同事们通过承接施工用移动支架的设计,为企业解决了一项重大技术难题。传统架桥往往采用满堂支架,邓林提出改作移动支架施工,最终为企业节省700万元开支。邓林被项目部聘请参与移动支架设计,主要对移动支架的拼装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安装结束后,邓林又为移动支架设计了安全自锁系统,这一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更让邓林骄傲的是,学院路桥工程系通过承接移动支架设计,既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又让8位参与设计的专业教师受益,更为学院“工程力学”、“桥涵施工技术”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邓林后来用于教学的照片、录像、桥梁建设材料,都取自这一次顶岗实践中得到的素材。
整个暑假,学院路桥工程系共有65名专业教师,分布在33个企业,至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锻炼。他们在桥梁工地摸爬滚打,有几十人次中暑,个个成了“晒黑族”,也个个为学生带回了鲜活的案例、资料及经验。
整个学院取得的成绩更加让人振奋。参与“百名教师下企业”的各系部、各项目组中,既有教授领衔的实践团队,也有全部由博士、硕士组成的高学历人才团队;有带着课题下工厂的课程开发团队,也有闯劲十足的“青年突击队”。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专任教师中61.4%的教师下到企业;他们在生产一线顶岗劳动共约5.5万个工时;在学院随机督查中下企业教师在岗率为100%;教师们在企业实践环境拍得现场资料图片数万张,共参与企业科研开发项目5项,解决一线技术问题57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9条;他们以技术革新等方式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而他们带回的经验,大量地、鲜活地应用于他们给学生上的每一堂课中。
【保障】
职教集团打通入口
学院制度保证质量
这样大规模的教师下企业活动,有着什么样的保障机制?
湖南交通职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番“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企业方面的保障条件,有赖于今年3月成立的湖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这一集团的运行机制为有效促进企业积极性提供了基础条件。
该集团由湖南交通职院任理事长单位,成员单位包括与湖南交通职院有过多年联系与合作的湖南省公路管理局、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湖南省路桥集团总公司、三一重工等40多家单位。一些总公司底下还有分公司,科研院所底下又有公司或实体。这个以“合作、创新、共赢”为准则的集团,成立之初确立的目标,是推进湖南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集团运作的主要形式是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纽带包括路桥、汽车、交通安全等交通运输的大类专业。
集团章程规定,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相互共享,形成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衔接,为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供方便。
在学院实训处的统一组织下,集团内的这些公司和实体成为交通职院教师下企业的首选。
在制度保障上,为了保障教师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相协调,学院制定了《“百名教师下企业”锻炼项目计划书》。计划书提到,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启动“百名教师下企业锻炼”项目,为专业教师提供顶岗锻炼、带薪培训的机会。首批参加人数为200人以上,专项经费安排不低于35万元,凭票报销交通费、住宿费,另每日补助20元。
计划书还对下企业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一是下企业教师必须顶岗实践或“旁站”,不允许以调研或参观、巡视的方式进行;二是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或应完成一个生产任务项目。学院对教师下企业实践实施质量监控,建立“教师实践锻炼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督查方式为信访、实地检查、目标考核等。这样的制度保障,使教师下企业活动真正取得了实效。
【方向】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由于成绩显著,湖南省教育厅对湖南交通职院“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全省高、中职院校作了一次有效的推广。湖南交通职院负责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以往学院都有派往企业实践、学习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已接近专业教师的80%。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广大教师深入企业,全面参与和体验企业现场,今年是第一次。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和提升空间是巨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建立教师下企业的长效机制,坚持几年,相信我们的师资水平可以有一个质的提升。”学院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还提出,各系部发展并不平衡,实践活动的计划性、计划落实程度、管理的精细度都存在差异。在合理筛选企业、增强实践有效性上还需要下功夫。下企业活动的形式还稍嫌单一,多数教师停留在顶岗实习的层面,未能作相应拓展和应有的深入。
为了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这一活动,学院提出,将结合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下企业运作模式,教师下企业机制必须逐步落实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平时假期结合”上,建立长效机制,使教师下企业活动常态化。特别要与企业方面进行深入洽谈与合作,完善下企业的形式和方法。在规范管理方面,将在学院“实训OA”中设置“下企业实践”专题,创立信息平台,实行网络监控,落实精细化管理。
如今,下企业实践如何使教师将专业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与企业生产对接起来,如何开展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如何优化实践项目、深化技术研发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如何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校企双赢,如何实现下企业活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等诸多课题,又已成为学院思考“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进一步发展的新内容。
在湖南交通职院,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们都认为,进一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道路还很长……
教师下企业故事
故事1 “在桥梁工地上实现了我的价值”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从即日22时起,因修葺被迫停止通行5个月之久的邕江大桥恢复通车。施工期间,施工部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大桥的承载力恢复到了原来的设计标准。”
我在这个施工部门中参与了工程质检与工程计量工作。邕江大桥的修护工程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先进桥梁技术,这才使大桥承载力恢复到原来的设计标准有了保障。因此,我在实践中收获很多。
这是湖南交通职院路桥工程系教师李振9月2日记录的实践日志。
7月25日,李振从长沙赶往南宁,参与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根据大桥加固的实际需求,用于修补的材料一般选用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比较高。李振所在项目组与长沙一家企业合作研究裂缝修补材料的配比方案,此种材料比同类材料价格要低得多,并且施工方便,修补效果好。单单这一项,就为大桥维修工程节省了一笔不菲的开支。
参加邕江大桥修葺施工,李振还带着一项重要任务:编写学院“十一五”规划教材《公路养护技术》。因此,除了完成施工单位布置的任务外,他还收集了大量的桥梁养护资料、图片及施工案例。
承担邕江大桥修葺和宁波绕城公路东段第14合同段建设的企业,均为主动与学校联系,寻求技术合作的单位。这种课题研究加项目合作的新企业在此次教师下企业活动中占20%左右。
故事2 “为更多师生争取了机会”
“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8月16日晚8时,长沙市贺龙体育中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话音一落,现场鼓乐共鸣,以《燃烧吧,青春》为主题的晚会使整个体育中心化作青春与激情的海洋。
在电视机前守着看开幕式直播的湖南交通职院教师唐飞岳欣喜不已、心潮难平。此前的43个日日夜夜,他作为学校信息管理系派出的暑期下企业实践教师之一,被派往承接中运会贺龙体育中心安监系统改造任务的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
贺龙体育中心原有的监控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7月初,唐飞岳开始接触这个项目,领衔设计改造方案,包括整体布线、更换高速球机、新增远程红外灯、改模拟数字监控信号为数字信号、改单幅画面输出为4路画面输出,等等。
那正是“火炉”长沙最热的季节。采购设备、组织施工、现场调试、系统试运行、项目移交与验收,唐飞岳和学院另一名女老师李平一道,与公司员工、现场施工的师傅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紧迫,工程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他们每天要干近10个小时的工作,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艰苦努力后,唐飞岳带领的团队提前5个工作日完成了甲方交办的任务。
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但唐飞岳并不从企业拿工资。唐飞岳说,他获得了比工资更重要的东西,因为公司表示愿意日后培训学院的专业教师,为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基地,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公司负责人宁志雄还表达了与交通职院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的愿望。
学院通过这一次教师下企业活动,各系部代表学院联络、草签了27个合作协议,新增了27家合作单位及20多个合作意向单位,为学院相关专业师资培养和学生实习与就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故事3 “曾经的学生成了我的小师傅”
“去年还在你讲台下听课的学生,今天极有可能就是你的师傅。”湖南交通职院的教师们说。在下企业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群“小师傅”,其中不少就是该校几年前的毕业生。师生角色互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汽车工程系张劲老师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指导师傅就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甚至是我教过的学生。”
7月19日,在一台高大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内,湖南交通职院机电工程系“双师型”教师、机电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何军,正在向更年轻的李超请教。李超是2007年毕业的一名大专生,他在三一重工这个岗位上干了两年多,非常熟悉这个工位的技术要领。尽管自己也有过多年的工厂实践经验,但何军说,工业企业技术更新快,教师要及时充电,及时“拜师学艺”。
机电工程系教师刘厚菊也在三一重工进行顶岗实践。一位湖南交通职院的毕业生对刘厚菊说,工作后的最大体会就是在学校打基础非常重要,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学习、锻炼的机会。听到这些,刘厚菊激动地掏出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为这位毕业生拍摄了一段录像。她说,要把这段录像带回去,放给现在的学生看,这位毕业生的现身说法,胜于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单纯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