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文学 >> 正文
流入我记忆中的音乐(第260期2008年11月15日)
时间:2009-11-09     来源:       作者:饶军 电子版

岁月就像一条流淌的河,载着我从年少流向成熟,歌声就像河面上的清风,伴着我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风风雨雨,也见证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起起浮浮。

我最早接触流行歌曲是受我表姐的影响。那时我上小学,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在大姨家度过的。我的几个表姐都有着一副好嗓子,1979年的暑假,听到表姐们天天出来进去地哼唱着一些非常好听的歌,就闹着要跟她们学。那是些台湾校园歌曲,都是台湾校园民谣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叶佳修的作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白云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在他笔下的台湾田园风光是如此之美,令人心神俱醉。他的作品《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垄上行》、《赤足走在田埂上》、《爸爸的草鞋》等和刘文正的《兰花草》,罗大佑的《童年》,齐豫的《橄榄树》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传入大陆的台湾校园歌曲,在当时的大陆青年人中广为传唱。

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歌曲》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一次“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有数十万广播听众参加了投票,《祝酒歌》等十五首歌曲入选,成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最早的排行榜,推进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这十五首歌也广为流传,这十五首歌的演唱者于淑珍、郑绪岚、关贵敏、李谷一等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流行歌手。

80年代初,我上初中,当时就读的学校叫工地中学,就是现在的汉江中学。那时每天下午放学时,学校的广播台都要放半个小时歌,除了台湾校园歌曲外,放的最多的就是获奖的十五首歌曲,最爱听得是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林中的小路》,李双江的《再见吧,妈妈》,郑绪岚的《太阳岛上》,关贵敏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那时每天放学后都会在学校厚厚的草坪上躺一会儿,望着天上云卷云舒,听着校园里歌声回荡。我初中的同桌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男孩,那些流行歌曲他一听就会唱,每次在教室里做作业时,他都是边唱边做,我就跟着他边学边做。两个人你一首我一首边唱歌边做作业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邓丽君的歌是1979年和台湾校园歌曲一起传入大陆的,但被批判为“靡靡之音”而禁止播放,经常有人炫耀说听了邓丽君的歌,好听!但要问他从哪儿听到的,总是笑而不答,很神秘的样子。我知道那时有些人是利用收音机收听台湾所谓的“敌台”来听邓丽君的歌的。我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是1983年在襄樊公园的一个湖边,同学们在湖里划船,我一个人坐在岸边,带上耳机,打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随声听。随着音乐响起,邓丽君耳语般的歌声传来,亲切、甜美、温暖,顿时感觉一股暖流缓缓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望着水面上的粼粼波光,我完全沉浸在邓丽君的轻声倾诉中,或忧伤,或开心,或恬淡,或激情。不久,邓丽君的歌逐渐解禁,广播里开始播放她的歌。1984年我在丹江口市一中上学,每天早上起床时广播台都要播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在这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我们起床、跑步、读书,至今我记忆中常常会闪现这样一幅画面:薄雾的晨曦中,空中飘荡着邓丽君的歌,一群学生在操场上晨跑。

80年代中期,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开始多元化,电视也取代广播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平台。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一次盛大的流行音乐盛会,汇集了李谷一、殷秀梅、蒋大为、朱明瑛、沈小岑等当红歌星,更让观众惊奇的是还有两位来自香港的歌手张明敏和奚秀兰。那届春晚诞生了两首标志性的流行歌曲: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和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前者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歌曲,张明敏穿西装带灰色围巾的装束被当时的时尚青年们争相模仿。后者成为每届春晚必唱的结束曲。

1986年的中国流行乐坛热闹非凡,大陆的原创歌曲开始以自己的风格向泛滥的港台歌曲发起反击。首先是崔健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崔健那不顾一切、歇斯底里地演唱成了中国摇滚乐走上地面的宣言,从此人们知道中国也有摇滚乐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崔健的演唱并不感冒,不知道他的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他嘶哑的嗓音到底是嗓子不好还是故意憋着的,直到1990年,我在武汉洪山体育馆看了一场崔健的演唱会,才感受到了崔健和摇滚乐的魅力。演唱会从头至尾没有人坐着,所有的人都跟着崔健一起挥舞着手臂,脸上青筋毕露地高唱《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当演唱会结束后,我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了,才知道摇滚不是什么人都能唱的。

1986年流行乐坛上从黄土高坡上刮来一阵风。我印象中是一首叫《信天游》的歌开始的,由程琳首先在春晚唱响,接着又汇入了胡月的《走西口》,杭天琪的《黄土高坡》,刘欢的《心中的太阳》、范琳琳的《我热恋的故乡》等,这股西北风越刮越猛,横扫整个流行乐坛。当年一盘《西部歌曲大回响》的磁带狂卖200万盘,超过任何一个巨星的专辑。西北风的歌曲演唱有些摇滚的风格,并不是很好唱,但这股强劲的西北风吹的人人都在唱、人人都会唱。那时我家住在大坝二路上,晚上我家楼下常常是有人唱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走过去,又有人唱着“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走过来,一晚上连绵不绝。

1987年的春晚,有一位来自美国的中美混血大高个,他在舞台上卖力地又蹦又跳,大唱“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他就是费翔。当时我们都被他的演唱给镇住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就有一个同学跑到我家,我还没有起床,他站在我床边比划着说:“看了没,看了没,一把火,一把火”。的确是够火的,从央视的舞台上走下来之后,费翔真的火了。他的录音带盘盘热卖,演唱会场场爆满,走到哪儿都有成群结队的粉丝围追堵截、惊声尖叫,费翔成了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偶像巨星。1987年下半年我来师专上学,观看的第一次校园歌手比赛,费翔的歌成为多数男歌手的参赛曲目。

就在费翔用他那偶像魅力磁场笼罩流行歌坛时,一位来自台湾的歌手,用一声长啸划破了费翔的统治,跻身流行音乐市场,他就是齐秦。齐秦以他另类的装束、苍凉的声音吸引了众多青年人,他的歌曲《北方的狼》、《大约在冬季》在青年人中广为传唱,弹着吉他唱着齐秦的歌成为时尚。当年,学校的晚上常常有这样一幅画面:在从学生宿舍下操场的台阶上,一个男生抱着吉轻声唱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荒野中……”周围坐着几个同学安静地听着,作思考状,下自习的同学三三两两从他们身边走过……

在整个8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和大陆流行音乐一直交织着前行,但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台湾的苏芮、齐秦、童安格,香港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歌手的进入,大陆流行音乐渐渐失去了市场,直到1989年央视播出了一个音乐专题片后,大陆流行音乐被彻底打垮了,众多实力派歌手因为没有好的作品沦落为港台歌曲的翻唱者,这个音乐专题就是《潮——来自台湾的歌》。

1989年10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突然播出了一部音乐专题《潮——来自台湾的歌》。台湾主持人赵晓君坐在一张桌子前,轻言细语地对着我们说:“最流行的歌曲,最当红的歌星。”以前听歌只能听到声音,在《潮》中,不仅能听歌,还能看到他们动情的表演,从此才知道一个叫“MTV”的名词。《潮》对台湾流行音乐的介绍规模宏大,形式新颖,风格多样,我们看到了神秘高贵的黄莺莺,舒展大气的童安格,桀骜不驯的王杰,青春动感的小虎队,忧郁孤独的姜育恒,冰冷凄美的潘美辰等台湾当红歌星。《潮》的播出在大陆掀起了一阵台湾流行音乐狂潮,这股狂潮席卷了整个大陆流行音乐市场。当时为了买到《潮》的录音带我曾经四处打探,好不容易买到一盘一听,是大陆歌手翻唱版,上面写着演唱者毛阿敏、田震、解晓东、蔡国庆、付笛生、孙国庆……这些大陆实力派歌手沦为港台歌曲的翻唱者,不能不说是大陆流行乐坛的悲哀。后来才知道,台湾歌手分属不同的唱片公司,只出个人专辑,不出合辑。这可苦了当时我们这些追星族,为了一首歌就得买一盘磁带,从此也拉开了我狂买磁带时代的序幕。

从1989年到1994年,中国流行乐坛被一波又一波的港台歌潮席卷,台湾歌坛人才辈出,香港的“四大天王”后来居上,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宝刀不老,陈慧娴、叶倩文、林忆莲、王菲如日中天,大街小巷、舞厅歌厅到处传唱的都是港台歌曲,大陆流行乐坛偃旗息鼓,直到1994年校园民谣的兴起,大陆流行乐坛又一次迎来原创歌曲高峰。